首页

四川薇薇女王

时间:2024-05-05 12:14:13 作者: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开启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28884

  中新网海南文昌5月3日电 (马帅莎 蔡金曼 杨璐)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图为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飞行约37分钟后,器箭分离,将嫦娥六号探测器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

  后续,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历经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软着陆等过程,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完成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将在月面起飞,随后开展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返回器将经历月地转移、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等过程,最终携带珍贵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据介绍,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每个阶段环环相扣。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需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同时,嫦娥六号任务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球样品实验室分析研究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图为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此外,嫦娥六号任务开展了务实国际合作。2019年4月,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合作机遇公告》,通过对两批次国际载荷搭载项目建议的征集、遴选,最终确定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搭载项目。

  其中,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将对月球表面负离子进行探测,研究等离子体和月面的相互作用机制;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旨在对月球表面氡气同位素开展原位探测,研究挥发物在月球环境下传输和扩散机制;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计划利用在月球背面的定位,与其他月球探测任务开展联合测距与定位研究;巴基斯坦立方星将开展在轨成像任务,验证纳卫星月球轨道探测技术。

  5月3日,国家航天局在海口召开嫦娥六号国际载荷研讨会。来自巴基斯坦、法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航天机构、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欧空局等国际组织约50名国际友人齐聚海南共商合作并见证嫦娥六号任务发射。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芯级直径5米的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总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级,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吨级,2016年完成首飞。

  由于地月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为确保火箭准时发射,型号团队应用“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共计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以提高实施发射概率和可靠性。同时,研制团队持续优化发射场流程,由发射嫦娥五号时的近60天缩减到43天。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19次发射。(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海小伙坚持划船上班100天 不少人坐“顺风船”分享有趣故事

北京4月29日电 4月17日,第二届“协和星原计划”健康科普培育项目顺利收官,丰富展示了一年的“成绩单”——文章381篇、活动/讲座227场次、视频1063个、宣传品2.9万余册、书籍10余部。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走进雪域“桃花源”——青藏高原乡村发展见闻

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博士巴特尔巴耶夫表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在生态领域的发展经验非常值得哈萨克斯坦学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军接受审查调查

香港5月2日电 (记者 戴小橦)港股5月开局再试18000点关口。2日开盘,恒生指数升势持续,升幅曾扩大至逾400点,高见18201.43点,再创今年高位。

上海补贴1.5亿元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近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一间创意工作室内,几位年轻的彩绘师正小心翼翼地忙着手里的“精细活”,他们或手拿喷笔上胶,或提笔着色,或专注地贴着金箔……他们正在用传统工艺,纯手工为机车头盔绘制精美图案。

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庆被开除党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在题为《AI助力航天运输跨越发展》的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将会全方位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交互方式,人工智能技术也将与航天技术深入融合,赋能航天系统,满足“进出、探索、利用和治理空间”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需求,打造智慧火箭、智能卫星,并构建智能运控基座,推动天基信息支持下的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建设与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