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恋黑冰美脚视频

时间:2024-05-08 05:44:05 作者:记者手记:在贝尔格莱德看“桥” 浏览量:71916

  中新社贝尔格莱德5月6日电 题:在贝尔格莱德看“桥”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

  巴尔干半岛,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坐落着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对这座拥有丰茂水系的城市而言,“桥”具有特殊意义。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新社记者来到贝尔格莱德,行走在这个古老城市,通过“桥”,体验和品读其间不少与中国有关的故事。

  最显而易见的,是飞跨多瑙河之上,被当地民众亲切称为“中国桥”的泽蒙-博尔察大桥。

  这座大桥建成于2014年,全长1.5公里,是塞尔维亚在多瑙河上近70年来首座新建大桥。大桥连接贝尔格莱德泽蒙区和博尔察区,让两地通勤的时间由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为10分钟。

当地时间5月5日拍摄的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泽蒙-博尔察大桥。这座大桥是中国建筑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建成于2014年。大桥横跨多瑙河,从大桥一侧的泽蒙区,到对岸博尔察区的时间,由1个多小时缩短为仅需要10分钟,极大的便利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因此,这座大桥也被当地亲切称为“中国桥”“友谊桥”。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今年,这座桥建成10周年。当地时间5日一早,记者在大桥上遇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跑者。他的住所位于博尔察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在桥上往返跑步一次。

  他对记者说,这座桥对他来说是最好不过的健身场所。“在这座桥修建之前,这样的运动方式几乎不敢想象。”

  上班族更好通勤、健身者更好运动,对于当地民众来说,这座“中国桥”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而对于中塞民众来说,“桥”的故事早已书写,友谊之桥早已架设。

  在贝尔格莱德街头,记者看到一家怀旧电影院门口贴着许多老电影的海报,其中一张是当地的经典电影——《桥》。

  《桥》曾在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中国,让贝尔格莱德等城市被很多中国人所熟知,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至今仍在中国传唱,成为很多人的青春记忆。

  在2016年访问塞尔维亚前夕,习近平在塞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还特别提到了这部电影:我们不会忘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著名影片曾经激发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一部《桥》,让许多中国人知道了贝尔格莱德,想到这个中东欧国家来看看,在两国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而塞尔维亚也用自己的热情,欢迎来自中国的朋友。

  2017年起,中塞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这些年,更多中国游客走进塞尔维亚,触摸这里的历史文化,也感受到塞尔维亚对中国朋友的热情。

  5日,记者在贝尔格莱德采访间隙,走进一家名为La Corte的餐厅用餐。在得知记者是“从中国来的朋友”时,老板热情赠送了两杯自酿的、名为“Rakija”的酒。

  他介绍说,“Rakija”是塞尔维亚特有的果酒,也是“国酒”,以热烈的辛辣味道著称。他说,在当地,这种热情的酒是人与人之间迅速建立热络情感的桥梁。

  记者随即浅尝一口,便似乎懂得了这种“桥梁”的含义。酒中蕴含的直率、热情,正像餐厅老板对中国朋友的待客之道。

  巧合的是,在习近平此次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向媒体透露了他的“待客之道”——他将准备一瓶塞尔维亚产的葡萄酒来招待习近平主席。

  相信这瓶特殊的酒会热情如“Rakija”一样,架设友谊桥梁,增进宾主情谊。(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王毅:坚持一中原则,就应该支持和平统一

百事饮料郑州工厂:将处理合格的中水应用于工厂内部行政清洗、草坪浇灌、社区路面清洗及市政绿化浇灌等环节,降低中水外排率至6%,实现污水近零排放。

陕西:以“行走”助力全民阅读融入生活

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的重视以及投入的增加,基层医疗服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基层医疗设施极大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这些变化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何更好推进基层医疗提质增效,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本刊特采访代表委员进行分析。

“国际古迹遗址日”:郑州市民触摸千年历史脉络

“我国大模型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价值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代表表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应鼓励产学研协同,打造国产开源开放基础大模型,完善全国算力网络一体化规划,构建国家级算力智能调度体系。

节后机票降5成多? 出发前当心“踩坑”

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方案。

(新春走基层)福建连城:400多年历史的“姑田游大龙”

通过一年医共体的建设,在新区区域内看病的老百姓明显增多,2023年,兰州新区所辖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门诊达到了63.7万人次,较前一年同期上升近38%,各基层机构门诊总量34.7万人次,同比上升了98.91%。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不仅方便,而且因为基层看病报销比例更高,花费也少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