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王耳光坐脸调教视频

时间:2024-04-29 01:55:33 作者:学者:“南海Ⅰ号”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途径 浏览量:81657

  中新网广州4月28日电 (孙秋霞 刘帅 黄智)在楠枫书院近日举办的“岭南文化新讲第24讲”上,复旦大学二级研究员魏峻分享了“南海Ⅰ号”从发现到打捞考古全过程,“南海Ⅰ号”考古项目领队之一崔勇等就相关话题展开对谈。魏峻认为,“南海Ⅰ号”这种迁移式保护,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图为讲座现场。楠枫书院 供图

  “南海Ⅰ号”遗址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距今有800多年历史。2007年,“南海Ⅰ号”入驻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上的“水晶宫”,中国水下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魏峻表示,“南海Ⅰ号”沉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为研究中国造船史、航海史、海洋技术史提供了全新资料。此外,“南海Ⅰ号”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迁移式保护案例,为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2年11月21日零时40分,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几天之后,这艘沉睡150多年的古船被整体迁移至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安家”。

  魏峻指出,该考古项目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其与“南海Ⅰ号”考古项目整体打捞、异地保护、迁移式保护理念是一样的,是迁移式保护的新案例和新发展。

  “南海I号”考古项目对于世界水下考古学的发展与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崔勇从事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30多年,他认为,“南海Ⅰ号”就像一个文化上的“鲸落”,古人用一种悲壮的方式把各种信息、各种文化打包,放在海底,供当代人考古发现与探索。它支撑了水下考古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并影响了航海学、导航学、海洋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

  广州海事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王芳表示,如果从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等角度考量“南海Ⅰ号”与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可以看出中西文明互鉴已深深地影响了彼此的经济发展、导航技术、造船技术和生活方式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李庆新认为,“南海Ⅰ号”是海洋文化遗产、海洋丝绸之路遗产中的一个里程碑,为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留下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对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看快舟火箭的“创”与“闯”

广州4月26日电(王华 温美春)由广州地铁集团与腾讯公司共同成立的广州穗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穗腾数科”)26日在穗揭牌。作为一家新兴的城市轨道交通科技企业,致力打造“数智城轨”新格局。

商业核聚变竞赛,美国担心“远远落后于中国”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为媒体融合发展锚定目标: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再添新职

海淀区自2020年6月开始实施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政策,田村社区养老驿站作为第一批家庭养老照护服务单位,为符合条件的老人申请家庭床位,通过上门进行生活能力及居住环境评估,给老人制定合理的照护方案并签订服务协议,对有需求的老人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定时为老人提供所需的养老服务。

信息支援部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国防部详解

宋元之时,古泉州向东南亚、东非等各地开辟了多条航线。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上交错的航路,倒映着人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对故土传统的发扬。

2023徐州马拉松赛举行 近三万人参赛

  萧放:元宵节从最初农业社会祈求丰收幸福的仪式性活动,到后来城市生活发展之后,开始逐渐形成灯会等习俗,从而固定为一些重要的节日表演,再到因其“狂欢”性质而具备更多社交游乐的属性,比如元宵节甚至还被称作“情人节”,是古代青年男女难得的交流机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