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宗妈妈赏赐的圣水黑丝脚

时间:2024-04-29 22:13:52 作者:撕掉“水课”标签 职业生涯规划课进入“3.0阶段” 浏览量:12496

  近日,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课程教学赛道总决赛在上海举行。官方的数据显示:3707名就业指导教师参赛,覆盖1565所高校、1921个课程教学团队。

  让大赛评委、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特别感慨的是:“教育部2007年发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倡所有普通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经过17年的课程建设,能看到很多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创新和改变。”

  这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以2007年为一个分界线:2007年后,高校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入“2.0阶段”;此前,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大学生就业转为双向选择,少部分高校已开始尝试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即“1.0阶段”。

  “从今年的大赛情况分析,可以说职业规划课程已进入‘3.0阶段’。”乔志宏说。

  之所以这么说,是课程的“升级”。大赛评委、东北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海滨认为,对于教师来说,课程不应仅停留在教授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视为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结果反馈到教学实践,形成“二次跃迁”。

  比如,在各方都将职业规划课程划为重点时,还有部分大学生依旧会将职业规划课划为“水课”。天津工业大学职业规划指导老师宁甜甜认为这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她发现相比于公共课程,一对一的个性咨询更受学生欢迎,这说明职业规划课并不能为他们提供问题的解决办法。

  如何撕掉职业规划课“水课”的标签?刘海滨表示,大赛举办的初衷便是借助平台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让前来参赛的教师在赛事过程中进行碰撞交流,分享各自成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比赛现场了解到,很多教师将调查研究作为实现“二次迁跃”的重要一环。

  “通过调研可以实现‘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河北师范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康亚璇说。

  康亚璇介绍,河北师范大学通过10年5部调研报告,追踪访谈学生的痛点问题,分阶段大数据观测学生的发展动态。团队成员连续三年跟访,研究出关于生涯适应力生成的“三叶草”模型。

  “我们根据社情、国情以及自身的校情来研究学生的特点。”康亚璇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参与感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不少教师都通过调查研究得出这一结论。

  “在今天的比赛中,很多参赛选手都展现出他们对中国和西方生涯教育相关理论、工具和模型的深入研究。”刘海滨说,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都构建了本土化的理论模型。

  为了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角,很多教师将上课形式由“满堂灌”改为更强调师生的互动性。

  宁甜甜在带领学生做简历时,会让学生扮演HR的角色互看简历。“我给学生三秒钟的时间进行查看,并让他们选出优秀简历。”她发现,这样具有互动性的教学方法远比教师单一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康亚璇介绍,学校教师自主研发了职业生涯规划游戏卡牌,设计出“真心话大冒险”“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21天习惯养成工作坊”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并设置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团队之间的互助和监督。“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自我建构,并通过尝试明确自己的生涯方向。”

  这也是乔志宏在比赛中看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机械的”,而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需求为本,为学校实现整体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服务。在这样的模式下,职业规划课不再是一门孤立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之外的辅助性课程,而是成为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堂好课的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

  刘海滨在比赛现场发现,参赛选手所在团队中既有刚参加工作的90后青年教师,也有已接近退休年龄的二级教授,“每个人都在生涯教育领域里勤勤恳恳地耕耘”。

  “我们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康亚璇说。身为一名辅导员,她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并没有因此放弃钻研职业规划课程,她表示,这份喜欢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同时她会在网页浏览学生评论,学生的反馈是她最大的动力。

  这种热爱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中。刘海滨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和兄弟姐妹,“这一点在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就业问题时尤为明显”。

  刘海滨在和其他评委交流时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在进行生涯阐释和模拟过程中,很多选手的眼睛里都能够迸发出光芒。”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瑞璇 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

完善法治保障,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民之福祉,法之所系。推进依法治国,人民是根本依靠,也是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用法治精神引领社会治理,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驾护航。法治思想的根本立足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完善法律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法可依,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增强法治思维,敢于用法、善于用法,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同时,完善各项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发挥好人民法庭、人民调解组织等在普法教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激励基层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公众有序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刘俊彩:建立统一、标准的长护险筹资机制和服务体系

丁晓星说,俄乌冲突让冷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国际秩序进入新旧转换期,其特点是动荡无序。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纳卡冲突,可能还会有更多地区出现动荡。

描摹历史人物精神成长轨迹 长篇小说《谭嗣同》研讨会举办

本次活动通过“广西美味”展评、千米壮乡糯米血肠试吃、辰龙果蔬雕刻、广西“吃货”互动游戏以及“广西美味”非遗特色美食地图打卡等多种形式,让广大民众以及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广西非遗美食、学习非遗,扩大广西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影响力。

传承200余年“敛巧饭”北京怀柔出锅 邀市民欢庆元宵节

设立全国生态日,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其他的纪念日、活动日一并形成了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和行动的长效机制。过去50多年来,国际组织或一些发达国家,设立了不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念日和活动日。如地球日、环境日、湿地日、水日、气象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臭氧层保护日等,这些纪念日在提高环保意识、凝聚环保共识、促进环保行动、形成环保治理合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生态日的设立,为讲述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开辟了新渠道、搭建了新舞台。

智慧高速通车、无人小巴上线……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解说】因不赞同废除汉字,以拼音文字、罗马文字取而代之的观点,赵元任曾作《季姬击鸡记》和《施氏食狮史》两篇奇文以启示大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