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妮女王免费观看

时间:2024-05-07 22:40:36 作者:“长征家族”再添新火箭 长六丙如何增添商业新潮? 浏览量:55543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马帅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再添新成员。5月7日,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4颗卫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进一步完善中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推动中国现役运载火箭加速迈向更新换代。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面向未来商业发射市场、加快适应生产力变革的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采用单芯级两级构型,全箭总长约43米,起飞重量约21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4吨,可根据不同任务适配多规格的卫星整流罩。

北京时间5月7日11时2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号C星、宽幅光学卫星和高分视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郑斌 摄

  当前,国内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中国共完成26次商业发射(含拼车和搭载),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给商业航天迅速发展带来新机遇。

  面对国内商业发射市场的旺盛需求,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积极探索商业发展模式,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增添新潮与活力。2023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机会首次公开竞拍,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次亮相”,成为此次竞拍的“主角”。此次任务发射的4颗卫星,正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通过商业化竞拍实施的一次“拼车”发射任务。

  进军商业发射市场后,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如何打造自身优势?八院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李军表示,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不仅要积极顺应市场环境,将传统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还要探索低成本、商业化研制模式,在火箭性价比上下足功夫。

  在传统优势转化方面,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继承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靠、稳定的“基因”。据了解,通过继承火箭“国家队”的成熟技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产品化率高达95%。

  在低成本研制方面,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突破传统运载火箭研制模式,将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以往研制一款新火箭,需要经历多项大型地面试验“大考”。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研制团队采用“数字火箭”理念,通过数值仿真技术、部段级试验代替多项传统大型地面试验。将多项地面试验“大考”转为部段级“小试”,火箭研制时间得以缩短一年以上,且大大降低研制成本。

  为提升火箭发射性价比,研制团队大量采用轻质化材料,为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瘦身减重”,释放运载能力近600公斤。据悉,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次采用2.9米直径大温差夹层共底贮箱,即零下183摄氏度氧化剂贮箱和常温燃料剂贮箱共用一个底,两箱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专家指出,共底贮箱通过减少两个贮箱之间的多余空间,在携带尽可能多的燃料的情况下,减轻火箭“自重”,进一步提高火箭结构效率,提升火箭运载能力,这也是未来新型火箭的应用趋势。(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开展人道主义援助活动

2023重庆秋交会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举办,线上展示通过微信小程序、腾讯视频号、抖音直播平台以实时互动、直播卖房形式开展。线下则是搭建了47个展位,共计88家企业及单位参展,为市民带来220余个商品房项目。

台湾建筑师的“长安印象”:黄土地“黏”住了我

2月28日,国新办就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举行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会上表示,今天是春运第34天,还有6天将要结束。从前33天的春运情况初步来看,人员的流动空前活跃,出行总量创历史同期的新高。截止到2月27日,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了72.04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了10.6%,比2019年增长了9.1%。

广汽集团:第一季度汽车累计销量40.97万辆,同比下降24.11%

针对一些外籍来华人员不同的支付习惯和差异,方便打通移动支付“最后一公里”,这家移动支付平台通过简化绑卡流程和扩展应用场景来优化服务。

78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矣!”

配套服务形式多样。组织就业创业指导专家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配套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求职咨询、就业指导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组织毕业生开展实地观摩、职业体验、模拟实训等活动,促进其提高求职能力。推出政策宣讲和就业指导微课,提升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

国是访问|国泰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航空业走出低谷,将增设内地航点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中国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等一系列AI节目,以新质生产力和新质传播力打开了文艺创作、文化传承的新天地。科技的创新突破,既指引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也为变局中的世界带来了不确定性。面对呼啸而来的人工智能“冲击波”,不应变就会被动落伍,不求变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唯有居危思危、以变应变是我们的正确选择。我们要坚持智能向善,共同打造有价值的人工智能。我们要坚持安全可控,共同打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我们要坚持多方共治,共同打造可持续的人工智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愿与全球朋友互学互鉴,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