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水奴

时间:2024-05-07 07:34:42 作者:湖南桃江男子17年贴心守护卧床妻子:只为儿女回家有声“娘” 浏览量:40048

  中新网益阳5月6日电 (谭旭 李胜财 苏赛)“无论是照顾老婆还是教育儿女,傅有良都为我们树立起了榜样。”衣着朴素且整洁、生性乐观的傅有良虽已年过七旬,依然精神矍铄。而他对久病卧床妻子十七载不离不弃贴心守护的故事,湖南桃江县大栗港镇先锋桥村村支书周建菊说,这在先锋桥村是有口皆碑。

傅有良对久病卧床妻子十七载不离不弃贴心守护。 苏赛 摄

  20世纪80年代,傅有良与妻子朱建珍相识相爱。由于妻子家中仅有三姊妹,为了爱情他选择做“上门女婿”。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却很幸福。随着一双儿女的呱呱落地,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在傅有良夫妻的经营下越来越好。2005年儿子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2007年,女儿研究生毕业后也幸福地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天有不测风云。17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温馨幸福的小家庭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2007年7月的一天,妻子朱建珍突发脑溢血,被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自那以后,她留下了偏瘫、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

  回忆起妻子发病时的情景,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眼中仍满是自责,“我真不该动她的,医生说脑溢血患者只能平躺或侧卧,切忌乱动。”妻子的病使傅有良心痛万分,但他内心还是感到很庆幸,他总是说,“只要她还在就好”。

  “这种病没其他法子,就是要好好疗养。”17年前主治专家的话,傅有良铭记在心。接回妻子后,他就在工地和家两头跑,擦拭按摩一样不少,从一个对医护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了精通康养知识的“专家”。

傅有良正细心的照顾妻子。 苏赛 摄

  每天,傅有良都会给妻子洗澡,即便是冬天也坚持一周洗两次,这么多年卧床不起的妻子,身上从未生过一次褥疮。为了让妻子恢复得更好,他四处问医生、查资料,为妻子安排健康饮食,学习各种康养知识,从简单的绳索到先进的理疗仪,都是他精心挑选的护理工具。

  “她啊,经常会踩到我的脚。”傅有良笑着指向墙上的绳索,那便是他用来帮助妻子挪动身体的工具,而卧室里的理疗仪是女儿特意为母亲买来的。傅有良说,这个理疗仪好用,对缓解肌肉萎缩与疲劳很管用。

  疫情防控期间,朱建珍的病情恶化,交流完全靠手势与眼神。长期的行动不便和内心的恐惧会让她无缘无故地叫喊,手机“摇人”的按键被她按坏了几个。对此,傅有良毫无怨言,即使自己也感染了病毒,仍坚持打完针就回来照顾妻子。他说,“年轻的时候,妻子跟着我受了很多苦。现在不管怎么样,我都要照顾好她。”

  傅有良的爱心和坚守,不仅感动了家人,也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问及傅有良何以让他能够17年如一日的坚守时,老人家的回答感动了所有的人:“儿女们回到家有一声‘娘’喊,有娘的地方才像家。”(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盐湖水变海水 新疆阿图什让盐碱地上“长”海鲜

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前不久中国海警船首次进入台所谓金门“禁止水域”开展执法巡查行动。请问发言人这是否是大陆对“2·14”恶性撞船事件的反制?

福建“火焰蓝”爱心接力16年传承雷锋精神

汪文斌: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是双方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对中欧关系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本次会晤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和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中欧各界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谈前景、出实招、保民生,20余位部长的回应掷地有声!

被问及中方对当前中德关系的评价时,毛宁表示,建交半个多世纪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中方始终视德方为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支持德国在欧洲和全球发挥更加重要作用。中德从彼此发展中获益,惠及两国人民,同时引领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聚焦“面向未来的地球环境” 中国举行第十三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结合检察机关办案实际来看,劳动争议案件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权益保障制度不到位,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多发。从检察机关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类型来看,确认劳动关系、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四类纠纷的比重达73.5%,有关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薪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妇女“三期”权益保障、职业病患者工伤认定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二是农民工欠薪问题时有发生,劳动监管措施落实不够有力的情况较为突出。从检察机关受理的大量涉农民工讨薪案件看,农民工特殊工资支付制度并未充分落实,事后处罚效果不佳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新业态就业人员法律地位不清,社会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新业态就业人员与平台企业就确认劳动关系、工伤待遇、医疗待遇等劳动领域纠纷频发,新业态领域用工、非劳动用工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等需进一步规范。

文汇时评 | 越办越好的进博会,放大中国机遇全球信心

专家们表示,实现全球碳中和任重道远,在这过程中科技创新将深刻重塑生产力,持续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全球减碳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