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王高跟踩踏吐奶

时间:2024-04-28 23:20:48 作者:学者:“南海Ⅰ号”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途径 浏览量:11383

  中新网广州4月28日电 (孙秋霞 刘帅 黄智)在楠枫书院近日举办的“岭南文化新讲第24讲”上,复旦大学二级研究员魏峻分享了“南海Ⅰ号”从发现到打捞考古全过程,“南海Ⅰ号”考古项目领队之一崔勇等就相关话题展开对谈。魏峻认为,“南海Ⅰ号”这种迁移式保护,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图为讲座现场。楠枫书院 供图

  “南海Ⅰ号”遗址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距今有800多年历史。2007年,“南海Ⅰ号”入驻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上的“水晶宫”,中国水下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魏峻表示,“南海Ⅰ号”沉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为研究中国造船史、航海史、海洋技术史提供了全新资料。此外,“南海Ⅰ号”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迁移式保护案例,为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2年11月21日零时40分,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几天之后,这艘沉睡150多年的古船被整体迁移至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安家”。

  魏峻指出,该考古项目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其与“南海Ⅰ号”考古项目整体打捞、异地保护、迁移式保护理念是一样的,是迁移式保护的新案例和新发展。

  “南海I号”考古项目对于世界水下考古学的发展与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崔勇从事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30多年,他认为,“南海Ⅰ号”就像一个文化上的“鲸落”,古人用一种悲壮的方式把各种信息、各种文化打包,放在海底,供当代人考古发现与探索。它支撑了水下考古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并影响了航海学、导航学、海洋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

  广州海事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王芳表示,如果从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等角度考量“南海Ⅰ号”与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可以看出中西文明互鉴已深深地影响了彼此的经济发展、导航技术、造船技术和生活方式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李庆新认为,“南海Ⅰ号”是海洋文化遗产、海洋丝绸之路遗产中的一个里程碑,为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留下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对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举行晚会迎“雪龙2”号 科考队员上台走秀讲故事

商场超市顾客盈门,景区乐园游人如织,街头巷尾熙来攘往……春日里,与气温一起回升的,是澎湃的消费热情,从升腾的烟火气、红火的热闹劲中,人们感受到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大活力。

浙江舟山港外锚地常态化开展LNG海上加注业务

“支持浙江打造民营经济总部高地,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构建与‘地瓜式’发展相应的政府服务体系,让民营企业的‘根’‘块’在浙江吸收更多养分,‘地瓜’藤蔓将加速向全球延伸。”陈清莉说。(完)

全球首位AI程序员诞生 人类程序员会失业吗?

首尔2月19日电 (刘旭 姜春雨)19日,2024年国际乒联釜山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第一阶段小组赛结束。中国男、女队双双以四连胜战绩作为小组赛第一名晋级16强。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将人工智能红线作为社会风险共同应对

听着村支书们的工作清单,金滩乡海东村73岁的低保户王保林听得仔细,不时点头:“我老伴年年住院,前两天刚从医院回来,今年住院花了7000多块钱,国家报销了90%,剩下的700多块还可以累积到平时的医药费上,到了2400块钱,就可以在大病救助上报销掉,老伴看病吃药基本不用自己花钱。”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走上新台阶

台湾历史学者徐泓甲辰龙年春节后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是撰写、校对一套系列历史读物的明史部分;另一边是清理他和妻子王芝芝的藏书,计划捐赠浙江大学中西书院。近4万套亟待“搬家”的史书,让两位老人忙得“焦头烂额”。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