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足视频舔脚视频

时间:2024-05-06 05:36:21 作者:台湾“大米哥”耕耘赣鄱沃野 冀推动当地稻作产业提质增效 浏览量:36478

  中新网南昌5月5日电 题:台湾“大米哥”耕耘赣鄱沃野 冀推动当地稻作产业提质增效

  作者 卢梦梦 吴敏

  五月的赣鄱大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肖淇村,“大米哥”刘家兴正站在田边和农户完成插秧机调试。

  今年49岁的刘家兴来自台湾台北,和水稻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他如今是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鄱谷农业”)的生产部总经理。

  出于对农业的热爱,大学毕业后,刘家兴留在台湾最南部的县城——屏东县做水稻杀草剂的研发工作。

图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肖淇村的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炼苗场。吴敏摄

  “我当时的英文名是‘Rice’,大家便开始叫我‘大米哥’。”2005年,偶然接触到的一个农业援非项目让刘家兴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通过相关专业及心理测试后,他便随团出发开启了自己的援非之旅。

  刘家兴援非的首站,是非洲国家塞内加尔。一年后,他又到了布基纳法索。“我在布基纳法索呆了九年,主要在当地开展水稻种植技术指导。2015年底,我们援助工作结束离开的时候,当地的稻米进口率已经从最初的76%降至60%。”十年援非,不仅让刘家兴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也让他扎根水稻生产的决心更为坚定。

  2015年,刘家兴来到大陆,先后在江苏扬州和吉林松原从事水稻种植工作。直到2022年底,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刘家兴从大陆回到台湾。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江西鄱谷农业的董事长熊模昌。彼时,熊模昌的公司刚刚起步,急需一名懂水稻生产的农业经理人。感念于熊模昌的再三邀请,刘家兴决定再次“登陆”,到江西来“闯一闯”。

图为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肖淇村的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炼苗场内,刘家兴在检查秧苗。吴敏摄

  2023年2月中旬,将吉林松原的工作交接完毕后,刘家兴便骑上自己的摩托车从东北出发,直奔江西。“2300多公里的路程,我骑行了近九天。过去,我对大陆的认识大多来自书本。这次刚好有机会,我就选择自己慢慢骑行,可以多看看不同地域的风光。”

  从东北平原到赣鄱大地,刘家兴每到一个省份,都会停下来观察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并品尝特色美食。“这一趟收获颇丰,以后有机会,我还会骑行去大陆更多地方走走看看。”

  刘家兴用“热辣”二字来形容自己对江西的初印象,“村民热情,食物鲜辣”。初到江西鄱谷公司的前两个月,刘家兴并未急着部署生产工作,他每天和农户们一起下田,慢慢摸索当地的水稻种植情况和公司生产模式。

图为刘家兴在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放置的用来记录早稻生产状况的白板。吴敏摄

  在刘家兴的办公室内,记者看到两块记录公司早稻生产状况的白板。“我把生产部门分为制秧、炼苗、农机、药肥、实验、信息、加工、烘干八个小组,在白板上按顺序写明每个小组当下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一项就擦掉一条。这样工作起来就相对清晰有条理,大家也更容易看懂。”刘家兴说。

  今年,江西鄱谷公司种植早稻16430亩,目前已基本完成插秧工作。在刘家兴看来,江西既有肥沃的冲积平原,又有密布的河网和发达的灌溉系统,水稻种植优势明显。在相同的地域条件下,如何种出质量更高的稻米?种子成了关键。

  “为选出产量高、品质好的水稻品种,今年我们专门辟出300亩的试验田,在同样的种植条件下进行测产。目前,在测产的早稻品种28个,再生稻品种近30个。”刘家兴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计划上线智慧农业平台,拓宽农事服务,推动当地水稻种植提质增效。(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乌鲁木齐3月2日电 (戚亚平 左魏东)自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部门联合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以来,各部门、各师市集中开展走访调研、广泛宣传服务举措、密集举办招聘活动、积极组织劳务对接、大力支持返乡创业、推出系列暖心举措,把就业服务送到求职者“家门口”。

国际排联透露中国女排世联赛23人名单 朱婷入选

当天举办的图像展采用中英柬三个语种,展示中医针灸与吴哥医学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同期还举行“四川-柬埔寨中医药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基地”挂牌和中医药物资捐赠仪式。

《大美云南》:“活·力”

本次“红楼梦韵”——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经典红楼梦专场音乐会从中选取《枉凝眉》《叹香菱》等10首歌曲、5首器乐曲,让观众在音韵中感受原著风骨气质。

全国流感仍以乙流为主,流感检测阳性率开始逐渐下降

“锡林郭勒盟很重视自驾游客。”锡林郭勒盟副盟长杨立解释说,因幅员辽阔、公路网发达、风景别致,越野自驾一直是当地的重要旅游方式。“我们在积极推动越野事业更好发展。”

旅德华侨武汉开博物馆 助流失海外文物“回家”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沿着狭窄山路辗转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老人老伴石爬专问:“怎么称呼您?”村主任说:“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