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调教

时间:2024-05-06 11:09:35 作者:习言道|习近平再访法国 元首外交三个“特别”引人关注 浏览量:56237

  时隔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赴法兰西共和国。

  这也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从尼斯夜谈到豫园茶叙,再到松园会晤,习近平多次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深入交流。

  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两国元首再聚首,三个“特别”之处引人关注。

  特别的年份,承前启后

  “中法关系成为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关系前列。”2014年3月,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

  5年后,习近平在法国尼斯会见马克龙时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我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访问法国,具有特殊意义。”

  不同年份,意义有所不同。今年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习近平再次访问法国,对两国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在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的视频致辞中,习近平指出,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

  “面对新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法应当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他表示。

  特别的礼物,以心相交

  5年前习近平访问法国,马克龙曾向习近平赠送一份特殊的国礼——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启发。

  “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习近平说。

  一部《论语》,见证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印证着文化亲近感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

  去年4月的广州松园,中法两国元首共赏千年古琴演奏的古曲《高山流水》。习近平向马克龙介绍:“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很优美的故事,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体现的是‘知音’,只有‘知音’才听得懂这首曲子。”

  高山流水觅知音,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从合作修复巴黎圣母院,到共同保护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从互设文化中心到互办文化年、语言年,中法人文交流为世界文明互鉴作出表率。

  “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今年1月,习近平在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的视频致辞中说。

  特别的地点,别具深意

  习近平两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马克龙三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多次互访中,两国元首都走访了首都之外的城市。这些安排,别具深意。

  2014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习近平访问法国,首站即安排在里昂。历史上,里昂是古代“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很早就与中国有商贸往来。20世纪初,在中国贫穷落后的困难时期,里昂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4年后,马克龙首次访华,选择的首站为中国古都西安。有分析称,这不仅因为西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也由于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终点”和“起点”,形成呼应。

  尼斯夜谈,习近平讲起“中法合作互利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豫园茶叙,马克龙领略中华园林之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松园会晤,习近平向马克龙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

  此次访问,两国元首还将赴外地举行活动。

  中法两国元首将如何把舵新时期的中法关系,值得期待。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人间好时节丨雨水:好雨知时 山河丰润

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转隶到发射营,走上发射岗位。起初,发射营大强度、快节奏的工作训练让我倍感压力。“挑战必然与机遇并存!”我告诫自己,压力正是锻造提升自我的好机会,只有立足战位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早日建功军营。

无人机赋能城市治理 中国光谷竞逐低空经济

中国天气网讯 今明两天(8月15日至16日),北京大部地区继续维持晴朗暴晒的天气格局,傍晚山区雷阵雨频繁,最高气温34℃左右,空气湿度大,闷热感持续在线,公众外出需注意防暑防晒。

时习之丨这片湖 见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同时,该县将加速布局形成以石门洞景区为中心,周边村落共同参与的产业链条,打造“高市村—石门洞景区—练岙石门渔村—洞背伯温古村—黄镇古村落—东源口村—高市村”全域旅游环线;集合青田乐园室内滑雪、陈诚故居、养正营地、伯温古村等文旅资源,以提升乡域旅游“可看性”“可玩性”为目标,持续完善区域互通、资源互补的多位一体旅游体系。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史国生决定逮捕

长沙9月27日电 (邓霞 张继东 张振宇 王微粒)9月27日,以“科创未来·智汇高地”为主题的首届国防科技高地论坛主论坛在长沙举行。

现场直击第九批国家集采,42个品种再迎“降价风暴”

习近平总书记询问的,是坐在他对面、身着车间工服的郑志明。郑师傅来自广西汽车集团,在一线干了20多年,说起车、刨、焊、铣来头头是道。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