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足踩视频冰时代

时间:2024-05-07 15:55:40 作者:“长征家族”再添新火箭 长六丙如何增添商业新潮? 浏览量:13465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马帅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再添新成员。5月7日,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4颗卫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进一步完善中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推动中国现役运载火箭加速迈向更新换代。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面向未来商业发射市场、加快适应生产力变革的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采用单芯级两级构型,全箭总长约43米,起飞重量约21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4吨,可根据不同任务适配多规格的卫星整流罩。

北京时间5月7日11时2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号C星、宽幅光学卫星和高分视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郑斌 摄

  当前,国内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中国共完成26次商业发射(含拼车和搭载),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给商业航天迅速发展带来新机遇。

  面对国内商业发射市场的旺盛需求,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积极探索商业发展模式,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增添新潮与活力。2023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机会首次公开竞拍,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次亮相”,成为此次竞拍的“主角”。此次任务发射的4颗卫星,正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通过商业化竞拍实施的一次“拼车”发射任务。

  进军商业发射市场后,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如何打造自身优势?八院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李军表示,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不仅要积极顺应市场环境,将传统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还要探索低成本、商业化研制模式,在火箭性价比上下足功夫。

  在传统优势转化方面,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继承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靠、稳定的“基因”。据了解,通过继承火箭“国家队”的成熟技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产品化率高达95%。

  在低成本研制方面,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突破传统运载火箭研制模式,将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以往研制一款新火箭,需要经历多项大型地面试验“大考”。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研制团队采用“数字火箭”理念,通过数值仿真技术、部段级试验代替多项传统大型地面试验。将多项地面试验“大考”转为部段级“小试”,火箭研制时间得以缩短一年以上,且大大降低研制成本。

  为提升火箭发射性价比,研制团队大量采用轻质化材料,为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瘦身减重”,释放运载能力近600公斤。据悉,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次采用2.9米直径大温差夹层共底贮箱,即零下183摄氏度氧化剂贮箱和常温燃料剂贮箱共用一个底,两箱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专家指出,共底贮箱通过减少两个贮箱之间的多余空间,在携带尽可能多的燃料的情况下,减轻火箭“自重”,进一步提高火箭结构效率,提升火箭运载能力,这也是未来新型火箭的应用趋势。(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涉嫌贪腐渎职 韩检方申请拘捕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

从比赛内容来看,中国女排没有受到连败的影响,面对并非全主力出战的塞尔维亚队,球队一改前几场比赛关键分手软的问题,以3-1逆转拿下胜利。

日本广岛核爆“幸存手表”拍出3.1万美元

二是始终坚持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不断完善客户服务能力和运行支持体系,提升飞机经济运营能力。相继开展“环云飞”“环疆飞”等演示飞行,进一步探索国产飞机应用场景,助力中国民航“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建设。中国商飞将全力打造乘客爱坐、飞行员爱飞、航司愿买的飞机,努力形成“多飞多用、合作共赢”的良好生态。

采访中国全国两会的外国记者——“把中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根据该项目地质地层状况,中交天和按照“以排为主、破碎为辅、排破并用”思路,对盾构机进行针对性、适应性设计。刀盘采用6辐条+6面板布局,刀盘开口率40%,配备各型号刀具352把,配置渣土改良系统、带式(无轴)螺旋及稳定输送系统,对盾构机各部位与卵石接触面进行整体耐磨处理,以应对复杂地质地层掘进。掘进中实现了日均掘进9环(14.4米),单月掘进321环(513.6米),创造富水大粒径卵石、漂石极限地层下掘进新纪录。目前,“蜀光号”已累计掘进1218环,完成盾构隧道掘进任务的61%。“蜀新号”已累计掘进1570环,完成盾构隧道掘进任务的73%。

香港邦瀚斯秋季拍卖会呈献明代铜鎏金文殊菩萨像等珍宝

9月7日,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紧急支援福建受灾地区,开展灾后重建,加快恢复地方生产生活秩序。图为救援官兵在一线清运垃圾。

云南曲靖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民众乐享智慧健康生活

企业发展向好,承担起更多的国家重点项目。“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时代发展提速,我们工人也要转变思想,现在都是数控机床,怎么能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性能?就是要不停地学习业务,不停地钻研技能,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才是新时代产业工人最重要的素质。”董礼涛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