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女s视频

时间:2024-04-30 03:01:22 作者:中国船舶今与卡塔尔能源签约,建造18艘全球最大LNG船 浏览量:69800

  最大单笔造船订单“花落”上海

  中国船舶今与卡塔尔能源签约,建造18艘全球最大LNG船

  本报讯 (记者 叶薇)一次可运输1.5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巨无霸”——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自主设计建造的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网红。就在今天,卡塔尔能源集团一口气订了18艘,单笔造船订单金额创新纪录。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卡塔尔能源集团上午在北京举行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项目签约仪式。至此,沪东中华已揽获卡塔尔能源“百船计划”中30艘船的订单,标志着中国LNG船研发设计建造从大型一举跨入超大型领域,高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向世界领先目标迈进。

  2020年卡塔尔能源集团公布了备受国际瞩目“百船计划”,即建造超过100艘大型LNG船以满足其上游产能扩张后所需运力。2020年4月,中国船舶集团与卡塔尔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2022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及中船贸易与卡塔尔能源集团指定中标船东签署了“百船计划”中12艘常规17.4万立方米LNG船订单。此次揽获“百船计划”中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LNG船订单,是中国船舶集团在超大型LNG船建造领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LNG船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难建造的船型之一,是运载零下163摄氏度LNG的“海上超级冷冻车”,是世界造船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之一。该型船总长344米,型宽53.6米,型深27.2米,设计吃水12米,采用双燃料低速机推进和NO96 Super+围护系统。在舱容上,较常规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运载能力提升57%;性能上,蒸发率更低,吨海里货物运输能耗比17.4万立方米LNG船降低9.9%;安全性上,液舱采用增强型绝缘模块,配置实时晃荡监测系统、船体配置应力监测和防碰撞系统;操控性上,配备再液化系统和轴发反向助推系统,灵活匹配不同航线的各种运营区间,覆盖各大主流航线。

  作为LNG船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沪东中华去年平均2个月交付一艘,单船建造总周期17个月零8天,数量和速度均创历史新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LNG船建造需求,沪东中华正在大力扩张产能以争取更多新船订单。沪东中华于2022年启动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建成后LNG运输船的产能将得到大幅释放,从之前的一年建造5至6艘提升至10至12艘。目前,沪东中华同时在建16艘LNG船,计划年内交付7—8艘,力争将中国LNG船建造能级推向新高度。

  此外,“百船计划”中的99艘LNG船使用了中国船舶集团旗下WinGD授权的主机,进一步展现了中国船舶集团在LNG船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的不断深化,也助推中国船舶集团与卡塔尔能源集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新民晚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元宵佳节 多国外交官近距离欣赏中国非遗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银行理财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职责使命,落实国家区域建设发展战略,支持产业创新升级,助推‘双碳’目标实现,主要有三大实践。”刘峰表示,一是银行理财积极支持实体经济,二是银行理财助推经济绿色转型,三是银行理财推动经济创新发展。

吉林节后“第一会”连续十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月,我国航空公司在中国至东盟航线客运量最大,完成194万人次,占比接近四成;中国至欧洲航线客运量为69.2万人次,恢复程度最高;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完成旅客运输量320万人次,占比65.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高于国际航线整体恢复水平6.2个百分点。

广西贵港:农机“上岗”显身手 种田更高效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案例,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反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等知识产权类型,涉及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国内外知名品牌、数字经济、种业等众多新时代的重点领域和行业。

中国已知最早陶排水系统在平粮台古城遗址出土 距今约4000年

恢复声誉的过程或许要比琼斯预想的复杂和漫长。一个月前,大英博物馆发布一则公告,称有馆藏文物“丢失、被盗或损坏”。随后,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给出了一个数字,称丢失的文物数量大约2000件,而这也只是一个临时的数字。

拜登宣布大规模对俄制裁 制裁项目超500个

胡淑娥说,钢结构建筑是实现建筑产业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钢结构建筑占比较低,存在造价偏高、配套性差等问题。因此,她准备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多举措扶持钢结构建筑发展,提高建设单位积极性,不断消化成本增量;鼓励建筑材料行业持续科技创新,积极开发钢结构建筑用高效能材料,推动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制造、应用纳入碳汇交易体系。让推广绿色低碳建筑的企业和单位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认为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局限于高精尖领域,更重要的是通过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从科研成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把科技工作者的论文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胡淑娥坚定地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