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2美脚坛论

时间:2024-04-29 18:33:02 作者:从概念到现实,6G“升级”生产生活还有多远? 浏览量:28804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陈杭)正在此间召开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场以“共促通信与AI融合 引领6G技术创新”为主题的6G创新发展论坛举办,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6G科技创新、发展机遇,以及与AI融合的应用前景。

  在5G加速应用的基础上,6G的脚步日益临近。如何推动6G技术发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同庆指出,要强化顶层设计和需求牵引,注重通信与智能、感知、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创新,互促共生,推动从理论突破到工程实践,将6G先进技术切实转化为产业和应用优势。

  中关村泛联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表示,目前正在进行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原型样机的开发,明年预计开展6G标准研究和制定,预计2029年完成6G标准制定,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

  “当前,6G技术正处于关键的三年发展窗口期,全球各国对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在国家级及各省市区级的发展规划中均明确提出了对6G技术的前瞻性布局。”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表示,6G技术的发展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需要我们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同制定全球统一的6G标准,协力推进6G技术产业化进程。

  5G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革命性潜力。6G不仅是一项通信技术,还将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赋能效应。

  “6G将具备更高的速率、极低的时延,更大的连接密度,实现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算力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通信技术的边缘边界拓展到前所未有的领域,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代晓慧说。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6G带来了无限的潜力和机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崔曙光表示,当前全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焦点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其特点是善于学习复杂的数据分布,善于数据的超高、低维度之间的转换,善于提升数据的质量。在6G时代,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性成果。

  “6G与AI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黄宇红说,利用人工智能可推进通信网络自动优化、运行,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6G可构建适合人工智能应用的网络环境,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AI服务。

  代晓慧认为,6G与AI融合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水平,“我们将与各方共同研究6G与AI融合应用的场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推动6G技术广泛应用于产业化进程。”(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指尖上的“陕西故事”: 三秦女子“绣”出缤纷新生活

为确保桥梁回推工作的顺利开展,攻关小组对整幅桥梁顶推力学行为、狭小空间顶推关键技术、桥梁健康监测及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我们通过同步控制系统控制顶推器协同作业,并为每台设备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辅助作业,确保每次顶推行程可控。”中铁四局武汉地铁12号线(武昌段)4标项目总工程师姚超说。

山东以工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阵地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期,网络上出现“支原体用药三件套”“儿童居家康复套餐”等所谓支原体感染诊疗建议。对此,王荃表示,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孩子吃药。因为儿童的体重较轻,且很多脏器功能发育尚不健全,所以儿童用药需结合其基础情况。有必要经医生评估后,给出更安全的用药方案。另一方面,从当前临床整体看,儿童病例中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更多,因此通过病原检测后,才能对症下药。

全国大部气温波动回升 南方明起雨水再增多

“从山林里流淌出来的溪水汇成了一个自然的小池塘,母鹿带着小鹿在水边嬉戏玩耍,兴致到了,小鹿们发出呦呦的鸣叫,这一切美得像一幅毫无瑕疵的画作。”对于这样的场景马海波脸上满溢笑容。

乌镇“网事”|共享共治 习近平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惊艳世界,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奏响时代强音,电视剧《山海情》引发收视热潮,电影《长津湖》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人们欣喜地看到,摒弃浮躁、潜心创造的创作信念深入人心,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佳作接连产生。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 当地机场被迫关闭

在躬行教书育人中弘扬教育家精神。高校必须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高校教师应自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立足中国实际,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