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美之家3456

时间:2024-05-03 16:40:26 作者:【风起黄埔】后人忆赵尚志:黄埔军事理论为他东北抗日打好基础 浏览量:81387

  中新网哈尔滨5月2日电 题:后人忆赵尚志:黄埔军事理论为他东北抗日打好基础

  作者 姜辉 刘璐

  “黄埔军校虽然已经百年,但是它的精神却一直没有消散,我们还应该沿着黄埔精神去爱国、爱人民、团结、负责、奋斗,为我们未来美好的生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5月的哈尔滨春意盎然,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黄埔后人赵战利像往年一样来到哈尔滨尚志公园祭奠抗日英雄赵尚志。

赵战利回忆叔叔赵尚志在黄埔军校的求学经历。 刘璐 摄

  1946年出生的赵战利是赵尚志的侄女,她的父亲叫赵尚朴,是赵尚志的哥哥。

  “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这是日军对赵尚志的评价。赵尚志1908年出生于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11岁时随家人迁往哈尔滨,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也是最早加入抗日斗争的共产党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与杨靖宇、冯仲云等同志组织、领导东北人民开展了大规模、持久的抗日运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赵战利拿着照片回忆叔叔赵尚志的抗战事迹。 刘璐 摄

  “我叔叔赵尚志是1925年夏,还不到17周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候有一个杂志叫《黄埔潮》,叔叔看过这个。因为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那时候不管是国民党、共产党都是要反帝,都是属于爱国的一种行动,就是想要改变中国的现状,所以就让叔叔去黄埔(军校)学习。”据赵战利介绍,1925年年末,刚入党不久的赵尚志经过党组织批准前往广州黄埔军校学习,然而他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赵战利(前排左七)到哈尔滨尚志公园祭奠叔叔赵尚志。 受访者供图

  “那个时候的交通非常不便,从东北到黄埔(军校)有3000多公里。他们赶到黄埔(军校)的时候已经是11月末了,招生期已经过了,叔叔就去磨。叔叔说‘让我在这摇铃,给你们打水,就是干点什么杂活都行,只要不让我回去就行’。”赵战利说,赵尚志经过积极争取,被允许补考,最终通过考试,被编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大队第三中队学习。在校期间,赵尚志刻苦训练、不甘人后,赢得了教官和同学们的称赞。

  1926年夏,根据东北革命斗争需要,赵尚志提前结束学业,被党组织派遣回东北。尽管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间很短,但赵尚志在这里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军事理论功底,这为他后来驰骋东北抗日疆场、屡获奇胜奠定了基础。

  “(叔叔)在黄埔军校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在抗联的时候,他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还建立了后方医院,还有缝纫厂、被服厂,就是在黄埔学到的这些知识,他以后在抗日过程中都得到了实践。”赵战利说。

  作为东北游击战的代表人物,赵尚志亲自指挥过“肖田地突围”“冰趟子大捷”等多个东北抗联史乃至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他曾发出誓言:“我就是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在赵尚志的影响下,他的兄妹5人先后加入了抗日队伍。

  “我退休之后参加了抗联老战士,曾经是我叔叔战友李敏阿姨组织的抗联精神宣传队,通过重走抗联路,了解更多包含赵尚志在内的抗联事迹。”赵战利说,每年清明,赵尚志诞辰、牺牲日,她都会去哈尔滨尚志公园祭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方回应英方涉港声明:再次暴露殖民思维和“教师爷”心态

创新元素加速汇聚。三地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00多家,京津冀科技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

从源头治理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傅申陆蓉之学艺专项基金代表、艺术家陆蓉之在致辞中说,女性艺术家在成长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困难,是一个在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这样的共识,在此与大家相聚,她深感荣幸与喜悦。AI是人工智能,中文翻译就是“爱”。因此,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傅申陆蓉之学艺专项基金对所有女性艺术家怀有深厚的热爱之情。

世界首位,27岁英国男子从南到北跑步穿越非洲大陆

参赛马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入境,经海关口岸检疫合格后,沿生物安全通道运送至杭州桐庐马术中心;赛时,海关将全程驻场监管,保障赛马检疫安全;赛后,海关将对参赛马进行健康检查并出具动物卫生证书,赛马凭证书出境。作为杭州亚运会的特殊“参赛选手”,来自20余个国家(地区)的百余匹赛马将于9月陆续抵达杭州参赛。(完)

山西新绛鼓乐“鼓”出民间精气神

因两名施暴者均系未成年人,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两人依法予以训诫,责令其接受心理辅导、行为矫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两人的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女子吵架后失声两个月,竟是“癔症”所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激发中华文明的包容特性,必须贯通古今,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和富矿,充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关键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