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丝希雨女王

时间:2024-05-05 23:41:20 作者:滇越铁路主题摄影展在昆明展出 增进中法民间文化交流 浏览量:84273

  中新网昆明5月5日电 (时文枝)“这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那时来这里做生意的外国人很多,每天人来人往。”5日,看着“延伸的遗产:云上米轨滇越铁路”摄影展中的碧色寨站,71岁的王淑芬老人甚是感慨。

  近日,由从事中法摄影交流近十年的中国摄影师郑小序策展的“延伸的遗产:云上米轨滇越铁路”摄影展在“春城”昆明南市区商业中心开展,以滇越铁路为纽带的中法文化交流受到昆明市民游客关注。展览将持续至5月31日。

图为市民观展现场。中新网记者 刘冉阳 摄

  由中法两国共同建设的滇越铁路拥有百年历史,全长850余公里,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作为当时云南主要运输“大动脉”和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见证着云南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变迁。

  作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特别呈现,对于郑小序而言,滇越铁路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一条纽带,也是由她创办成立的“中法摄影之家”一直以来关注的文化主题。

  该展集中展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GIS应用专家郑溪,对滇越铁路沿线地理地形的调研观察结果和摄影作品,从铁路滇段39个现存法国建造车站影像中挑选出32个至今还有人类活动的站点影像及四座桥的今昔影像对比。

  郑溪介绍,该展以地形学思维出发,通过航拍摄影方式,记录滇越铁路站点在现实地形环境中的状态,展示滇越铁路云南段与地形环境“山、坝、河、谷”融合而生的内在逻辑,并呈现出滇越铁路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持续涌现的人为力量。“展览透过地形学新视角,希望引发更多人对滇越铁路的关注。”他说。

  “作为GIS应用专家,在郑溪的专业领域里,利用摄影作为记录手段是摄影在跨学科应用上的一次实践,这很有意思。”郑小序说。

图为Sylvia Meister夫妇与策展人郑小序(中)在展览现场合影。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展出滇越铁路工程施工图纸和手绘草稿。据介绍,展览期间,修建滇越铁路人字桥的工程师Otto Meister的曾孙女Sylvia Meister曾受邀来现场。当看到曾祖父的手迹后,Sylvia Meister表示希望能把当时曾祖父在修建铁路期间写给家人和同事的500多封信件翻译出书。

  现场,展览的落地不仅把中法文化交流带入市民日常,还让市民游客通过作品更深地了解滇越铁路的历史及价值。“通过一张张图片,我们不难想象彼时数以万计的工人、工程师在修建铁路时的艰辛。”昆明市民王兴说,“当然,我们也能感受到铁路的开通给云南带来的变化。”(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连续4天超1500万人次

巴黎市第一副市长格雷戈里、巴黎十三区区长顾梅、参议员樊尚·艾伯雷、国民议会议员桑德里娜·卢梭、部分亚洲国家驻法使节以及法国华裔互助会郑江秀文会长、郑桂珊执行会长等出席活动。

2024年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第2站)在西安鸣枪

“临沧·想你”篇章中,火遍全国的《阿佤人民唱新歌》被全体歌手和现场观众唱响,激昂的旋律展现了新时代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动情的歌声唱出了民族自豪感。歌曲《我家临沧》则以细腻的歌词和柔和的曲调,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眷恋。2023年1月,临沧市永德县的赶马调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李文军演唱了赶马调基础上创作的《赶马人》,展现了临沧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

香港新闻联举办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论坛

早在创刊之初,《十月》就打破了以往文学期刊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的办刊思路,以刊发中篇小说为主,兼顾其他形式和体裁的作品。到1981年,《十月》杂志每期发行量已达60万份。《十月》杂志的创刊,引领了1979年、1980年国内大型文学期刊创刊的潮流。评论家白烨从东兴隆街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聊起,他认为,在新时期率先创刊的《十月》发表的作品引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不仅仅是一个刊物的名称,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十月》杂志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为推动文学的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反映了我们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是国家的文学重镇。

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女子100米栏:吴艳妮13秒04排10位

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诊所”邀请法学、环保专业等领域的专家,采取“坐堂问诊”“上门巡诊”“综合会诊”等方式,为水污染综合治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湿地修复等生态环保类工程、项目以及相关企业等开展“法治体检”。(完)

中新健康 | 上海医疗机构加强新生儿重大疾病等诊治与研究

“教育是兴国之基,科技是强国之基,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和科技的内在逻辑联系在一起了。”王中良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统筹推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