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0后女主帆布鞋踩踏

时间:2024-05-06 00:00:42 作者:东西问|安娜伊思·马田:我唯一的身份是法中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 浏览量:15300

  中新社北京5月4日电 题:我唯一的身份是法中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

  ——专访法国艺术家、央华戏剧制作人安娜伊思·马田

  作者 肖玉笛

  央华版《悲惨世界》今年初以来在中国各地巡演。该剧是中法建交60周年的文化艺术交流项目,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在中国演出的重要话剧作品,由中法团队共同创作。该剧总制作人、法国艺术家安娜伊思·马田(Anais Martane)是此次中法合作的直接推动者。她多年来从事中法文化交流工作,是摄影师、歌手和话剧演员。近日,安娜伊思·马田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我唯一的身份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视频:【东西问】安娜伊思·马田:我唯一的身份是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最初是怎么与戏剧结缘的?

  安娜伊思·马田:我的父亲是一位话剧演员,父母的朋友在我的家乡尼斯开了一家当地第二大的剧院,因此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在剧院看各种各样的戏,听父亲讲他在舞台上的故事。可以说,我是在剧院长大的孩子。我的姐夫和丈夫都是演员,这些都在冥冥之中将我与表演、戏剧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6年左右,央华戏剧(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出话剧《乡村》,我帮忙做一些配合宣传的工作,结识央华戏剧创始人王可然,他是非常优秀的戏剧创作者。后来他拜托我找一位法国导演排戏,我们就这样一点一滴开始合作戏剧方面的项目。进入戏剧领域后,我也作为演员,登上音乐戏剧《犹太城》的舞台。现在是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的总制作人。

  

安娜伊思·马田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专访。肖玉笛 摄

  中新社记者:《悲惨世界》是非常经典且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法国小说,当初为何选择这个故事编排话剧?

  安娜伊思·马田:刚进入话剧行业时我有一个朦胧的想法——将法国经典小说搬上中国话剧舞台。我也将这个想法告诉王可然,他回复我说他一直都想做中文版的《悲惨世界》话剧。我俩一拍即合,“得了,就做!”所以《悲惨世界》这部话剧是我和王可然共同的愿望。

  这部戏的导演让·贝洛里尼是一个法国人,《悲惨世界》是他童年时代读的一本小说,他对这个故事有很深刻的理解,也做了很多相关工作。所有因素凑在一起,共同促成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的诞生。

  

法国导演让·贝洛里尼(左)和安娜伊思·马田。央华戏剧供图 大力 摄

  中新社记者:《悲惨世界》讲的是19世纪的法国,涵盖了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命运交织的人物关系。你们在准备话剧的过程中,是否考虑过如何让中国观众更容易理解这些问题?

  安娜伊思·马田:很多人都会问我,这部话剧有没有为了中国观众做特殊处理?我认为,中国观众与法国观众,及其他国家的观众并无不同。人类有一些共性,如喜欢接受信息,喜欢听故事,通过别人的人生经历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倘若是二百年前,大家的文化背景相差极大,这个问题还有合理性。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电影、小说都很容易获得,更何况中国观众对《悲惨世界》十分了解,甚至看过与之相关的许多文艺作品。我们不需要对中国观众做特殊的设计。相反,正因为中国观众熟知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创作上的挑战。

  

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剧照,图为演员刘烨。央华戏剧供图 大力 摄

  中新社记者:这部话剧是中法团队的一次合作,过程中你们有哪些交流与碰撞?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

  安娜伊思·马田:任何创作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都具有挑战性。如果整个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相似的观念,所有困难自会迎刃而解。回顾这一准备过程,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去弥补文化和语言差异,而是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并没有特意去界定我们在做的是一个文化交流项目,我们不应该被区分为“中国派”或者“法国派”。如,导演在排练的时候,他始终强调没有“中国演员”这一概念,而是让演员从内心出发,全身心地投入戏剧创作与表演之中。在《悲惨世界》小说衍生的剧目里,法国演员与中国演员在排到相同桥段时,他们的表演呈现出令人惊讶的相似性;法国观众和中国观众也会在同样的地方落泪。这说明故事本身最为重要,法国人和中国人没有本质区别。

  

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剧照。央华戏剧供图 大力 摄

  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制作团队、导演,包括我和丈夫刘烨在创作过程中一直保持积极沟通。因为沟通,我们发现大家在思想、追求和对世界的看法上,有着大体一致的观点,这也是我们能坐在一起创作的原因。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都不一定能遇到如此心意相通的伙伴,更何况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一样的语言,这也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作,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颜色,不需要刻意去改变自己,保持最真实的状态,才能在最后呈现最完美的舞台效果。

  

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剧照。央华戏剧供图 大力 摄

  中新社记者:关于中法文化交流,您有哪些想法?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您有没有其他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计划?

  安娜伊思·马田:我从十四岁开始学习中文,十七岁时第一次来到中国,自此开始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国生活。除了话剧制作,我也做过摄影师、歌手、演员,但这些都不足以准确描述我的角色。在我看来,我唯一的身份是法中两国之间文化与艺术交流的“桥梁”。

  法中两国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虽然大家交流的方式不一样,但总会存在一些文化共通性。如,两国人民都愿意追寻文学和精神上的生活,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强连接。

  在我看来,文化交流应该是平等的。然而在中国现代艺术如此丰富的今天,法国对中国的了解还是明显少于中国对法国的了解。目前法中文化交流效果比较好的是电影产业。很多法国人在20世纪90年代都看过张艺谋、陈凯歌与巩俐创作的电影,我也不例外。但在音乐等其他方面的表现则较为不足。我二十年前就开始听并且喜欢中国民谣,也曾将一些民谣用法语翻唱,但很遗憾中国音乐还没有真正进入法国市场,他们需要被更多人听到。

  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为中国观众带来了法国的文学经典,下一步我打算将中国经典带去法国。我们将和法国国家人民剧院合作,将中国诗歌里的故事放到巴黎的剧场中。(完)

  受访者简介:

  

  安娜伊思·马田。肖玉笛 摄安娜伊思·马田(Anais Martane),法国艺术家、央华戏剧制作人、摄影师、歌手、话剧演员,多年来从事中法文化交流活动。

  安娜出生于法国尼斯,毕业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她2001年以留学生身份来到中国,进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进修。2002年至2004年,她为河酒吧的音乐人拍摄了一组主题为“北京青年地下音乐”的作品。2009年,她出版了英法双语摄影书《中国肖像》。

  安娜2017年前后开始与央华戏剧合作,推动中法合作话剧《雷雨·后》《西贡》、音乐戏剧《庞氏骗局》,参演音乐戏剧《犹太城》。2024年,由安娜担任总制作人的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在中国巡演。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在海拔4000米牧场上“追光”

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不想走”的背后,是男女老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成都用心用情关爱每一位居民的努力。

时政微纪录丨万里江山入画图——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区域发展战略新篇章

3月中下旬,兰州黄河食渡文旅美食街提升改造并重新开业运营,以更加时尚的面貌重新进入民众视野。焕新亮相的黄河食渡文旅美食街2.0版,根据三大街区、五大街景进行整体调整,整个街区及舞台演出内容主要分为“重文化、接地气、有情怀、很时尚”四个板块。

80多亿的春节档,为何出现这罕见一幕?

戴斌建议,各个旅游目的地城市要科学把握旅游经济的基本规律,多考虑游客需求和市场反馈。“不管多么网红的城市,哈尔滨、淄博,或是黔东南的‘村超’‘村晚’,传递的是善意、真诚、温暖,尤其是真诚,至关重要。”戴斌表示,很多年轻人可以接受有瑕疵的真诚,但不会接受过于完善的“表演”。

SpaceX“星舟”第三次试射 二度穿越大气层时失联

据了解,“齐鲁风 两岸情”系列活动自2004年举办以来,累计邀请海峡两岸百余所学校、近万名师生参加,已成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海峡两岸青少年品牌交流活动。(完)

马慧娟代表:乡村不是文化荒原

变化始于2014年,这一年嘎拉村开始进行村居环境治理,实施人畜分离。建观景亭、道路硬化,管网入地、绿化亮化,绿色篱笆、瓜果庭院建设……随着环境的改善,嘎拉村桃花美景的名声也越传越远。

相关资讯
80多亿的春节档,为何出现这罕见一幕?

针对未成年人权益全面保护不够的问题,做实刑事、民事、行政一体保护。涉少刑事案件,根源无不在于家庭、在于学校、在于社会,初期多以涉少民事纠纷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有的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孩子失去父亲、母亲,成为单亲家庭或者孤儿,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成为困境儿童,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要做好心理评估干预、加强司法救助等工作;变更抚养纠纷往往伴随探视的不顺畅,甚至出现抢夺、藏匿孩子的情况,会导致对孩子的二次伤害,要加强社会调查、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比如,在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的家事案件中,父母双方离婚,抚养孩子的一方因工作原因,在未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带孩子迁居至外埠生活,双方矛盾激烈,就孩子抚养问题诉至法院。法院没有轻易下裁判,而是多方做工作,最终促成最有利于孩子的方案:双方分段共同抚养、共尽义务、共担探视成本、递进抚养费用,一揽子解决了异地抚养等问题,不仅化解了父母矛盾,更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离婚案件往往伴随激烈的家庭矛盾,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开展社会调查、对父母双方开展家庭教育,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协调学校关注孩子的成长,等等。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2023年5月,最高法院党组经认真研究,决定将研究室、刑一庭、民一庭共同组成、分工负责的最高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整合为“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依托民一庭开展工作,统一负责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目的就是要实现涉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审判人员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要同时关注民事、行政权益维护、刑事犯罪预防和惩治以及公共利益维护等。“三审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全面保护、及时保护,做实“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一方面,通过“穿透式”审判,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和线索,及时解决甚至一揽子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拖大,努力把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伤害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把所有问题放在一起通盘考虑,可有效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弊端,有利于对案件的全面把握和公正处理。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当事人要进行提示,提示他们要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关注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要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妥善处理抚养、探望、财产等事宜;同时提示当事人如果不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不履行监护责任可能带来的后果。目的就是想通过司法保护助推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敦促父母履行监护职责,将父母离婚对子女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防止未成年人因缺失父母关爱而违法犯罪,将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关口前移。在人民法院设立少年家事审判机构,做实刑事、民事、行政一体保护,助推司法保护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有机融合,这项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制度建设,十分必要、重在推动落实。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