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教女王视频 mp4

时间:2024-05-05 03:35:52 作者:综述:港人自驾“北上”政策再松绑 湾区共融更进一步 浏览量:28829

  中新社香港5月3日电 (记者 刘大炜)日前广东交警公布,今年5月1日起推出多项粤港澳两地车牌申办便利措施,包括取消关联核查纳税要求、延长指标有效期、优化非营运小汽车免检和放宽主驾驶人备案车辆数量。

  “此次两地牌车辆管理优化,降低了申请门槛,将进一步便利两地牌车通行。”香港两地车牌车主曾先生告诉记者,特别是放宽主驾驶人可备案车辆数量,加上两地牌车不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限行限牌影响,势必会更加便利来往粤港经商、购物及自驾旅游。

  使用两地车牌前往内地是港人在“港车北上”政策实施前自驾“北上”的主要方式。但此前车牌大多需以在粤注册公司名义申请,且有纳税要求,申请条件严格加上车牌数量限制,让许多希望自驾“北上”的香港居民难以成行。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联系愈加紧密,为满足三地居民日益增加的跨境通行需求,粤港澳政府不断优化跨境交通措施。除日前的两地车牌政策优化,去年三地还相继推出“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相关政策推出后,申请预约情况持续火热。据边检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完成“港车北上”边检备案的驾驶员已超过10万人次,车辆已超过8万辆次。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通行的港车数量月均增速超过58%。

  “港车北上”使港人自驾到内地成风尚,口岸“周末热”“节假热”特征更为明显。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数据显示,5月1日至2日15时,经查验的出入境小汽车数量超过2.34万辆次,其中港澳单牌车1.6万辆次。

  接受采访时,香港车主梁先生刚结束经港珠澳大桥自驾前往珠海的探亲旅程。在他看来,“港车北上”实施后,港人自驾前往内地的选择更多,该政策下港人可驾驶香港单牌车通过港珠澳大桥公路口岸前往内地,且每次“北上”后连续停留不得超过30天。与之相比,两地车牌可“就近”从申请深港口岸出入,每次“北上”连续停留最长时间可达90天。

  “当前‘港车北上’尚不能代替两地牌政策。”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周文港认为,最主要是因实行时间较长,目前两地牌车辆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通关程序,这种通关便利性是“港车北上”有待优化的,且两项政策申请条件也有不同。尽管如此,两项政策为便利大湾区内交通、构建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目的是相同的。

  “当然,这种联通不仅要体现在交通、物流网络和基础建设的‘硬联通’,更应体现在规则制度的‘软联通’上。”周文港补充说。

  的确,在进一步优化跨境通行相关措施的同时,三地规则制度“软联通”也在加速推进。例如,就港澳与内地交通规则不一致,大湾区内地城市推出并完善道路交通指引标志体系,引导港澳驾驶员在内地安全行驶。而为解决因港澳汽车牌照规则样式与内地车牌不同导致的单牌车“停车难”问题,大湾区内地城市对区内停车场进行港澳单牌车自动识别系统、智能支付系统升级改造,使车辆“秒进秒出”得以实现。

  “其实对我们车主来说,无论是‘港车北上’还是放宽两地车牌政策,抑或是大湾区内地城市为解决香港单牌车‘停车难’问题采取的措施,都是便利三地人车往来的重要步骤。”曾先生说,相信未来随着大湾区共融逐渐深入,类似的便利政策会越来越多。(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魔改鬼秤”泛滥 监管手段也该技术升级了

据涞源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中心负责人王小辛介绍,2023年3月16日,摄影爱好者在该县涞源湖畔拍摄到5只罕见的大鸟。经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省内外多位专家鉴定,该鸟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濒危动物卷羽鹈鹕。今年3月18日,卷羽鹈鹕再次现身涞源湖,并且是9只集群,实属罕见。

中新教育丨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也在视频发言中称,不是每一条信息都一定要存在公有云,一个“混合式人工智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即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存在于云端或企业数据中心,也可以存在于边缘和个人电脑上。最私密的数据应该得到最高的安全保障,因而不宜存在公有云上。

2024年一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5604亿元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大多数中国人都曾有过睡眠困扰;被调查对象中,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随着睡眠问题日益凸显,睡眠经济也从“沉睡中被唤醒”。

博鳌零距离丨久久不见“博鳌”见

据了解,本次培训前,伊拉克石油部于4月11日向振华石油发来感谢信,高度肯定中国企业在推动中伊人才培养与文化交流等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目前,振华石油在伊拉克运营的艾哈代布油田、东巴油田分别是伊拉克首个国际石油合作项目和首都巴格达地区第一个国际石油公司独立运营项目,为当地直接创造就业机会逾5000个。(完)

我国最早的旅行社“出身银行”?

加强信息监测管理。各地登记机关要加强对登记信息的日常监测,重点对短时间内一人多次认证等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对于登记申请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登记机关依法不予登记。对于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经营主体登记的责任人、中介服务人员等,依法限制其办理经营主体登记业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