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ts人妖

时间:2024-05-07 13:59:53 作者:浙江市集拼创意 融文化味助业态上新 浏览量:94967

  中新网宁波5月6日电(林波)夜幕降临,靠坐在老式竹椅上,看着露天电影,摆放在一旁的唱片机、卡片相机等老物件增添了现场的复古感……这是“五一”假期期间,浙江宁波老外滩推出的“滩玩儿”市集一景。

宁波老外滩一景。 王溪供图

  “假期期间共有30万人次打卡老外滩,同比增长超40%。”据宁波老外滩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一年的假期市集,都有不同的主题,此次主要以复古为重点,将市集融入露天电影、复古游戏、复古舞台、复古电音派对等元素,让游客感受浓浓古早味。

  赶市集,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近年来,随着非遗市集、后备箱市集、美食市集、潮流市集、艺术市集等市集井喷式发展,其也陷入了发展业态单一化、同质化等成长烦恼。

  面对数量繁多的市集现状,该业态如何有机更新,实现“和而不同”?

歌手在市集驻唱现场。 方舟供图

  现场歌手驻唱是宁波中体城萤火市集的亮点之一,吸引了一大波热爱音乐的游客。

  在该市集上,歌手每日18时开唱,21时结束。中间休息时,现场歌手还会发出演唱邀约,喜欢唱歌的游客也可以上台一展歌喉。

  如今,市集不断迭代,不再单纯地以颜值和氛围取胜,内容丰富、功能多元成了市集的必备要素。表演、乐队、Workshop,甚至相亲角的概念都被引入市集。

  据中体城萤火市集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张晶晶介绍,该市集于今年4月9日推出,聚集了87个摊位,“五一”假期期间增至101个,在保持传统市集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引入新的业态元素,如创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美食、互动体验项目等,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当市集“遍地”,民众对于市集也越来越挑剔,他们对于市集的品质、体验、内容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并非所有市集都能收获人气。

  “在宁波老外滩,能看到老宁波与新宁波。”据“滩玩儿”市集负责人介绍,从通江达海的港口码头到游人如织的“十里洋场”,再到如今的“最时尚网红打卡地”“最宁波商业步行街”“最国际人文交流窗”,宁波老外滩走了上百年。

  基于此,该市集在保持中国传统市集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如西式小吃、手工艺品等,让游客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异国风情。

  文化味是市集更新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市集浓缩了一座城市的底蕴。它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展示城市文化、历史、特色和生活方式的窗口。

2024年运河文化市集一景。 俞宏供图

  以在绍兴举办的2024年运河文化市集为例,其以“传承运河文化 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划分文创市集、风味美食、互动休闲、天幕露营等四大区域。

  “借助多元展示和互动体验,让运河文化变得栩栩如生、触手可及,让游客在可玩、可购、可体验中感受运河魅力,获得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该市集主办方如是介绍。

  从北京到绍兴,游客李先生体验了运河文化。在他看来,市集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让人能够在购物、娱乐、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温度。

  如今,定位精准、特色鲜明、可逛性强的市集正不断注入年轻流量,通过无限创意,推动业态更新,讲述着别样发展故事。(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年刚过,我已经买好了十一旅游的机票”

杭州3月14日电 (王逸飞)3月14日,位于浙江东部沿海的宁波、舟山两市官宣入春,至此该省实现全域入春。自浙江向北,中国长三角地区陆续进入“换季”阶段。

四川峨眉山景区人气持续高涨再迎“客满”

“这里保留了大量的工业遗迹和传统特色,通过创新设计将老厂房建筑存量盘活和城市经济转型相互融合,最后实现从一个破旧封闭的厂区变成满足现代化办公需求的园区,再融入到城区。”项目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围绕老合钢片区及周边城市更新主线,有机结合工业文明保护和产业空间打造城市新型产业园区。

广交会刮“绿色旋风” 中国低碳产品走俏海外

多数行政区网签面积环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南沙区增长幅度比较明显,有33.29%,黄埔区增长11.03%,白云区增长9.34%。多数活跃板块网签宗数环比增长,其中东圃板块增长24.39%,天河公园板块增长21.36%,客村—赤岗板块增长14.61%。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从未组织开展“颐养家园建设”

为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方式,继续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试点;在东城区、西城区的部分普通高中继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具体办法由东城区、西城区制定发布。强化区内统筹,以课程创新夯实集团教育内涵,鼓励各具特色的高中教育集团建立连续培养机制,促进育人主体由单体化学校向规模性集团转变,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效益。

孙启豪夺得男子十项全能冠军

三是引导纳税主体增强纳税意识。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无论是逃税、骗税,还是虚开、伪造、非法出售发票类犯罪,归根结底都与纳税主体法治意识淡薄有关。逃税、骗税行为直接危害税收,换言之,就是行为主体通过税收侵占国家利益;即便是发票类犯罪,也是因为社会有需求,才催生虚开、伪造、非法出售发票等犯罪;逃避追缴欠税的行为人,在欠缴税款的情况下还通过转移财产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不守诚信,主观恶性较大。近年来,全国税务、公安、检察、法院等执法司法机关,齐心协力,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共同打击合力,2023年在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八部门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以查促治、以打促改,在全社会营造“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法治氛围,以严的手段引导社会主体不断增强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