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女王黄金圣水

时间:2024-05-03 02:20:27 作者:(走进中国乡村)一村之戏 “婺江源头婺剧村”的百年传承 浏览量:75165

  中新社金华5月1日电 题:一村之戏 “婺江源头婺剧村”的百年传承

  作者 钱晨菲 王春雷 毛伟军

  婺剧俗称“金华戏”,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演进了59个国家和地区。5月1日,《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实施,开创浙江省地方戏剧立法保护之先河。

  除了专业演员,还有更多的草台演员为传承婺剧默默坚守。位于浙江金华的“婺江源头婺剧村”——三水潭村,就上演着大山深处的百年传承。当日,当地一村婺剧戏迷用最淳朴的方式为上述条例的实施而欢腾。

  “我的两个女儿正在同台表演婺剧《西施泪》。”该村86岁村民张生岳很是兴奋。

  关于三水潭村的婺剧渊源,得从1856年出生的村民张景涛说起。“张景涛是我爷爷,也是村里第一个与婺剧结缘的人,先锋、板胡、科胡、唢呐、箫、笛等乐器样样精通,曲子过耳不忘。”张生岳说,“我从未见过爷爷,他的传奇故事是父亲告诉我的。爷爷会‘一心两用’的绝技——鼻孔吹箫、嘴巴唱婺剧。后来,这成了剧团的压轴戏,戏金也随之增加。”

  “彼时大家都愿意去看我爷爷的绝技表演。”张生岳说,“我也试练过无数次,都传承不了爷爷的衣钵。但受他影响,我们家每一辈总有几人会唱婺剧,将爱好婺剧的传统延续下来,如今我三个女儿都能扮演穆桂英,没有舞台就在家里演,一个比一个演得好。”

近日,当地年轻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婺剧。刘兆明 摄

  非遗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在三水潭村,传承婺剧的,不仅是张生岳一家。这些年,村中几乎人人都会唱上几句,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山间林里,村民们忙着手头的农活,听着远处传来的婺剧声都忍不住附和几句。

  三水潭村党支部书记杨放明介绍,2015年,随着三水潭村文化礼堂重修,村两委置办了戏服和道具,村婺剧团再次开唱。

  2019年,三水潭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开启打响“婺江源头婺剧村”乡村文化金名片之路。三水潭村从零星几人发展到全村皆“演员”,从小曲班扩大到大剧团。如今,该村已逐步形成“一人一技、一户一戏”的婺剧文化氛围,吸引了不少婺剧名家前来村里采风、演出,游客也接踵而至。

  忙时耕种,闲时戏文。婺剧在三水潭村产生了引流兴业效应。该村让婺剧文化基因嵌入共享农屋,把游客留下来,带动产业兴起来。目前,该村已发展共享农屋24户,床位80多张。

  今年4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和金华艺术学校还分别向该村授牌文化共富示范基地、研学培训基地。“我们将邀请名师名角入驻三水潭村指导,与村民同台共演,传承婺江源头婺剧文化,培育土生土长的婺剧表演人才。”中国国家一级演员、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黄庆华说。

  “家中几个小辈都在文化馆学婺剧,今年春节连5岁的孙女也能附和几句了。我们家有了新一代婺剧传承人,这是我最高兴的。”话音刚落,杨放明牵起5岁孙女的小手,沿着布满青苔的石板路走向古村深处。远处不时响起“离别了,青龙山,去往寒江……”紧跟着,一个稚嫩的声音附和着:“离别了,青龙山……”

  余音缭绕,跌宕起伏在三水潭村180间老宅里。(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履约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

“滴嘟!滴嘟!滴嘟!”救护车呼啸而至,医护人员将担架平稳抬进急诊,立刻进行插管、除颤、心肺复苏……这是医疗机构中急诊常见的一幕。

一线产业工人代表的两会关切:制造向“新”

当日,这段“熊猫缘”将启续篇。在推介会上,中巴企业签订电子电器、大豆、咖啡豆等6个经贸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40亿元人民币。(完)

截至目前已有12人被查,梳理足坛系列腐败案时间线

3月20日,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赴华交流团来到北京大学参访交流。在活动过程中,美国中学生了解了古琴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并现场体验古琴弹奏,在中国学生讲解下,依照古琴指法弹奏《我和你》。( 程宇 李佳悦 张素)

角逐北约秘书长,约翰尼斯胜算几何?

伴随着一声声嘹亮的“喊山”,在福建省福鼎市,30多万亩茶园迎来了今年春茶开采。作为白茶中品类之一白毫银针,它的原料采摘标准要求在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将其采下制作而成,明前采茶又被当地茶农们称作“与时间赛跑的采摘”。

3733吨桥梁“行走”206米后安全归位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共同创造的文明,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