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彩视频免费区

时间:2024-05-07 19:10:44 作者:4颗卫星“拼车”上太空!我国商业航天又有新进展 浏览量:31814

  今天(5月7日)11时2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号C星、宽幅光学卫星和高分视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0次飞行。

  长征六号丙:面向商业航天研制的“多面手”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长征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推动我国现役运载火箭加速迈向更新换代。

  长征六号丙是一型两级火箭,采用先进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一级火箭直径3.35米,二级火箭直径2.9米,起飞重量约215吨,能够将2.4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距离地球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还可根据不同的任务适配不同规格的整流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丁秀峰: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是一款面向未来商业发射市场的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它具有构型简单、可靠性高、环境条件好、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可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发展迅速,今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次任务便是通过商业化竞拍的方式实施的一次“拼车”发射任务,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首次公开竞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丁秀峰: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为商业航天的发展贡献了国家队的力量,为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对促进商业卫星发展和新技术试验验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

  长征六号丙的首位“乘客”:海王星01星

  海王星01星是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首位“乘客”,这是一颗采用抛物面天线技术的雷达卫星,可以在太空中对地成像。它有哪些“独门绝技”呢?

  海王星01星携带了一个展开直径约4米的伞状天线,这可不是用来通信的,而是用来对地成像的核心设备——抛物面雷达。这种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其他光学遥感卫星的相机不同,它对地球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并解析从地球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从而获取具有大量信息的雷达图像。

  海王星01星载荷总师 肖灯军:我们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成像的能力,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甚至在阴天、云雨天气,包括沙尘等各种恶劣的天气,我们都是可以用来成像的。

  具备这样能力,因此海王星01星可以用于服务国土资源监测、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海事安全等领域。此外,和传统雷达卫星不同,海王星01号还可以通过拍视频的方式,判断慢速移动目标的移动方向。

  海王星01星技术总监 任伟:可以掌握它在短时间内的动态特征,这个是特别有利的,比如说像我们的交通,包括我们港口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计划,海王星座初期规划发射13颗卫星在轨组网,建成后可以大幅提高卫星的响应能力。

  海王星01星负责人 姚幸福:二期建设完了以后,到2028年建成后,有36颗卫星在轨组网,为用户提供高分辨率的智能遥感服务。(央视新闻客户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纪委周末打虎:“70后”北京市副市长高朋被查

郑泽光表示,中国正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方支持中国大学开展国际交流。中英教育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利益,希望牛津大学与中国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欢迎牛津大学及其他英国高校向中国派出更多留学生。

国家发改委:携手东盟共建富有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去重庆调研时,陈力和外卖员、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都座谈过,他觉得“这种职业的可替代性比较高,流动性大”,归属感比较低。而在一家模具厂,他发现,由于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能力要求很高,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农村户口的工人流动性不大,很多人彼此相处多年,对企业和城市的归属感都很强。

车俊: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路面属于小区不假,但前段时间有重型卡车驶入小区,物业疏于管理。业主入住才两年多,路面就破烂不堪。”业主代表也说出了想法。

伊朗退出伊核协议

除了王毅,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底还爆料称,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也将访问华盛顿。值得一提的是,何立峰7月在北京会见来华访问的美财长耶伦时,首次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的身份亮相。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如果此行能够成行,何立峰将是拜登任美国总统以来,出访美国的最高级别中国官员,而这也将使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前景更加明朗。

赏花经济别样红

一是要素基础优势。不论是汽车硬件工程师还是软件工程师的人数,我国已远超美德日韩等国,培育起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池。从资本要素来看,经过持续多年高投资积累,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生产设备和技术条件位居世界前列。从数据要素来看,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井喷式增长的支撑下,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资料,进而对新品设计和技术迭代形成驱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