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女王的黄金圣水网站

时间:2024-05-05 18:06:41 作者:见证60年丨友谊见证:阿兰·梅里埃 浏览量:36675

  2024年4月,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了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

  习近平主席指出,长期以来,中法在卫生健康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这些丰硕成果的推动者之一,正是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阿兰·梅里埃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交往的故事。

视频:见证60年丨友谊见证:阿兰·梅里埃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梅里埃基金会总部,位于法国里昂市中心,阿兰·梅里埃的办公室就在这里。一枚“中国改革友谊奖章”摆放在这所百年老宅的显眼处。

  梅里埃基金会主席 阿兰·梅里埃:这就是我在与习近平主席会面时,收到的非常美丽的奖章。

  为感谢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习近平主席曾向10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法国人阿兰·梅里埃获得了编号为001的荣誉证书。

  梅里埃基金会主席 阿兰·梅里埃:我很自豪能够在2018年12月18日,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后,获得中国政府颁发中国改革友谊奖章。3500人参加了颁奖大会。那是一个非常隆重的场合,让我印象深刻。我很自豪,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1978年,阿兰·梅里埃第一次来到中国,向中国科研界推介疫苗。这一次行程成了他与中国几十年友好合作的开始。

  梅里埃基金会主席 阿兰·梅里埃:我有幸和我的合作者一起去召开会议或讲座,听众是教授、医生或兽医。他们的平均年龄大概75到85岁,因为那时中国科学家很稀缺。

  1986年,阿兰·梅里埃担任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议会副主席期间,和上海缔结了文化科技交流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中法医疗科研领域的合作。此后,梅里埃和他的法国同事,频繁往返中法之间。

  梅里埃基金会主席 阿兰·梅里埃:我看到那段时间以及随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快速发展。这对我来说印象深刻,可以说颠覆了我对那个时代的看法。

  在梅里埃的推动下,生物梅里埃在疫苗、医疗诊断、免疫和传染病防治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广泛合作。在共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梅里埃基金会走在和中国医疗事业合作的前列。

  梅里埃基金会主席 阿兰·梅里埃:首先是在呼吸道病毒方面的合作。正是在这一框架内,我们创建了一个实验室。在我儿子去世时,以他的名字命名。我非常感谢中国政府以我儿子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实验室,克里斯托夫·梅里埃实验室,专门研究呼吸道病毒。

  年过80,梅里埃希望与中国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援助非洲等地区,改善当地的医疗环境,提高民众健康水平。

  梅里埃基金会主席 阿兰·梅里埃:20年来,我们的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帮助困难的国家,那些遭受战争危险的国家。我们在海地志愿工作了20年。我非常相信伙伴关系的概念。我们特别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并和马里卫生当局建立了三方合作。我们基金会在马里是健康领域的权威,我们一直持续合作。

  梅里埃基金会主席 阿兰·梅里埃:我真诚地希望,在我们两国,中国和法国迎来(建交)60周年之际,我们能在世界和平中扮演重要角色。(央视新闻客户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打造全产业链 新疆石河子“提档”辣椒产业

胡晶波表示,本次活动增强了澜湄国家妇女之间的互信交流。广西妇联将加强与湄公河各国妇女间的友好交流交往,推动澜湄六国在创业创新、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成果转化落地,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各国妇女的交流合作。

韩国总统尹锡悦的父亲去世 享年92岁

在吴德看来,中国可围绕生物育种、人工智能、再生农业技术等前沿领域设置“揭榜挂帅”重大科技专项,鼓励研究型高校院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领域组建团队,开展有组织的导向性基础研究,产出重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设置科技领军型企业主导的重大应用专项,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新型关键共性技术平台,解决产业链关键共性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云听内容产品发布

3月25日,“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贯通仪式在清华园车站旧址举行。京冀两地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发布游径线路图,串联起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涿州火车站、清华园车站旧址、双清别墅等7处点位,民众可按游径线路图,重温“赶考之路”。

经济观察:中国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降息”仍存空间

在美国务卿布林肯6月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就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布林肯还向中国外长发出访美邀请。8月份,美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在记者会上表示,美方对于中国外长的邀约“仍然有效”,但未表示中方是否接受邀请。一个月后,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即将召开之际,米勒再次表示,期待王毅能够访问美国。

保通畅、优环境、强合作 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27岁的赵曦从高中时代就开始接触汉服,“当时还属于汉服复兴的初期,关注的人很少”。去年国庆节和闺蜜一起穿着汉服去成都旅行时,她发现在武侯祠、杜甫草堂以及成都博物馆,到处都是穿着中式传统服装的年轻人。“曾经穿着古风服装走在街上被认为是奇装异服,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