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刚跪着伺候女王视频

时间:2024-04-30 13:06:22 作者:黄埔一期李树森后人:外公打“恶战”救国 我们教书育人传承 浏览量:41523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 题:黄埔一期李树森后人:外公打“恶战”救国 我们教书育人传承

  中新网记者 郎佳慧

  1898年,李树森出生于湖南湘阴。儿时虽家境孤寒,但父母鼎力供他读书,为他日后投笔从戎埋下思想的火种。1924年,黄埔军校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李树森在西江陆海军讲武堂堂长戴戟先生的保荐下投考黄埔军校并顺利入学。

李树森外孙女李明翻阅黄埔军校相关书籍 记者 郎佳慧摄

  李树森后人李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外公入学时,填写了一张《陆军军官学校调查表》,在“何以要求入本校”一栏上写下“为求主义之真理,改造社会”。“这句话我相信不止外公一个人写,很可能很多一期生都是这么写的。这就是他们入学的目的。为什么?救国救民。这就是他们的情怀。”李明坦言,在当时的时局下,外公作为黄埔军校一期生,基本是所学即用,一边学习,一边还要扛枪打仗。

  彼时,广东时局动荡不安。李树森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开始第一次东征。以黄埔军校师生为成员的军校教导团是东征主力之一,李树森跟随教导团开赴前线、奋勇战斗。教导一团是棉湖战役的主力,外公和全体官兵英勇顽强,抗击十倍于己的精锐敌军,9个连长有6个阵亡,3个负伤。李明说,棉湖战役奠定了东征胜利的基础,扭转了整个战局。“这场仗打下来,都知道黄埔军校厉害,黄埔的学生军厉害,打出了军威,打出了校威。”

李树森外孙女李明向讲述外公入学的故事 记者 郎佳慧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树森依旧奋战在抗战前线,展现了黄埔人救国救民、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谈起外公亲历的罗店战役,李明忍不住湿了眼眶。“在上海的罗店保卫战,那是在军事史上很著名的,被称作‘血肉磨坊’。” 李明回忆道,淞沪会战时,日军占领罗店,收复罗店的重责大任落在了国民革命军第18军的肩上,67师师长便是外公李树森。

  8月28日夜里,日军大肆反扑,直指67师附近的两个阵地。李树森亲自率领四个营的士兵扑到前线支援,然而在途中负伤,后由黄维将军带着67师官兵继续打。李明说,尽管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败退而告终,但打破了日本要三个月吞并中国的痴心妄想,是值得纪念一辈子的。

李树森外孙女李明向记者展示外公年轻时的照片 记者 郎佳慧摄

  戎马一生,李树森的晚年在台湾度过。在整理外公照片时,有一张上面赫然写着“为国储材”四个大字。“这是现在的湖南益阳中学,他们学校有一个碑廊,其中这一块碑是我外祖父写的。外公那辈扛枪,我们这两辈握笔。”李明动情地说,虽未曾与外公相见,但他的精神与品格对后辈产生了深远影响,家中后辈也多为老师,就是想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培养人。

  在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之际,作为黄埔后人,李明希望两岸爱国人士、黄埔学子及其后代都应当学习黄埔前辈,发扬光大黄埔军校的革命精神,延续黄埔情缘。(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外交部:全球安全倡议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持续显现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正义斗争。中国高度重视反恐怖工作,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加强反恐力量建设,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总书记引用了这些典故

来自海城黄瓦窑的19件琉璃构件展示了特殊的琉璃生产工艺和为宫廷建筑装饰服务的属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黄瓦窑是清代盛京地区一处规模宏大的御用琉璃官窑,主要负责供应清代皇家宫殿、行在、陵寝、寺庙等建筑所需之琉璃砖瓦。明朝末年,原居山西介休的侯氏举家迁至海州(今海城)析木城并在此创建侯家窑(黄瓦窑前身)。海城市析木镇缸窑村旁曾挖掘出一座烧制琉璃瓦的馒头窑,窑内出土100余件文物,有的瓦件上清晰地刻有大清门、永福宫等字样。本次展出的有“永服(福)宫大脊”字样脊筒、“福陵角楼”阴刻字样脊筒等。

一线产业工人代表的两会关切:制造向“新”

对此,吴谦表示,美国近年来持续大幅增加军费预算,数额超过排在其后面的9个国家军费总和,2025财年国防预算更是占到美政府财政支出的12%,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

中秋国庆假期过半,全国旅游市场持续火爆

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前不久中国海警船首次进入台所谓金门“禁止水域”开展执法巡查行动。请问发言人这是否是大陆对“2·14”恶性撞船事件的反制?

与警犬相伴13年的“90后”女孩

在肯尼亚加里萨郡,中企承建东非最大光伏电站,不排放温室气体又缓解肯尼亚“电荒”;中国的节水梯田模式“拷贝”到埃及,在西奈半岛山区涵养水源;非洲“绿色长城”有中国技术支持,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注入信心和动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