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免费国外女王高跟踩踏网站

时间:2024-05-02 14:16:03 作者:四位乌干达运动员的尤伯杯“奇遇”:来到这里就是一种胜利 浏览量:76236

  中新社成都5月1日电 题:四位乌干达运动员的尤伯杯“奇遇”:来到这里就是一种胜利

  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 贺劭清 郝凌宇

  5月1日,在以0:5负于中国香港队后,4位乌干达女子羽毛球运动员此次成都尤伯杯之旅正式宣告结束。“能来到这里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我们为拼到的每一分庆祝,也在和世界强手对战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乌干达球员法迪拉赫丝毫不觉遗憾,“我们已经创造了历史。”

  乌干达队的尤伯杯之旅是一次意外惊喜。此前获得参赛资格的南非队宣布退出,乌干达队凭借非洲锦标赛第二名的成绩递补参赛。但由于资金困难,乌干达只能派出符合最低人数要求的4名球员参赛,甚至没有教练随队。

5月1日,赛场上的乌干达羽毛球运动员,左为姆巴巴齐,右为科布加贝。(成都2024汤尤杯组委会供图)

  作为团体赛,尤伯杯每场比赛要打五局。乌干达队只有4人,队员们不得不兼顾单打、双打,这在当今羽坛实属鲜见。考虑到实际情况,大赛技术官员为她们设置的出场顺序与其他队单双打交替对战不同:她们先战三场单打,再战两场双打。

  “单打和双打是不同的。当我结束单打比赛刚投入双打赛事时,会有些迷茫、困惑,技术不能及时调整转变往往会导致我们开局丢分较快。”在直面挑战的同时,科布加贝有些无奈地说道。

  这支由2名高中生和2名大学生组成的非职业队伍,跨越半个地球来到成都,青涩稚嫩却斗志昂扬。“上场之前,我们就知道比赛会非常艰难。”科布加贝告诉记者,临行前家人和老师告诉她们:“勇敢向上攀登吧,你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能在这么重要的赛场上拼搏,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从刚学羽毛球时没有球拍,用水桶盖练习,再到走上世界羽毛球最高水平的女子团体赛赛场,姆巴巴齐感慨不已。她说,羽毛球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付出许多努力才走到今天。

  5月1日恰巧是姆巴巴齐28岁的生日。走出赛场前,工作人员为她送上包有大熊猫玩偶的花束,全场观众为她唱响生日歌,欢呼声和掌声响彻整个场馆。“谢谢,谢谢。”姆巴巴齐眼中含泪,连连用中文致谢,并面带微笑向周围挥手、比心。此行虽未收获胜利,但她却收获了跨越国界的爱与感动。

5月1日,收到生日祝福的姆巴巴齐比心回应观众的祝福。(成都2024汤尤杯组委会供图。)

  “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队友们努力发挥最好的水平,一起尽情闪耀。”谈及此次成都行最深刻的记忆,四位姑娘不约而同地告诉中新社记者,是中国球迷充满爱与温暖的支持与鼓励。

  “尤其第一场和日本队的比赛,整个赛场都在为我们加油、欢呼,给我们极大鼓励。”年仅19岁的法迪拉赫用中文说出了“加油!乌干达!”——这也是4位乌干达女孩这几天来听到最多的话。法迪拉赫说,中国球迷为她们加油的视频在乌干达爆火,“乌干达人都很高兴、感动”。

  对于这四位年轻女性而言,此次尤伯杯之旅,也是一次“追星”之旅。能和来自全球的羽毛球明星们一同拼搏,这让乌干达队队员们十分兴奋。科布加贝笑着说,自己喜欢中国队的陈雨菲,看她打比赛非常精彩。“还有林丹!他是最棒、最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

  本届尤伯杯中,这支来自非洲的球队收获了经验、鼓励、动力,每一样都珍贵无比。“羽毛球改变了我的人生,给我提供了一条可以为之奋斗的道路,我永远不会放弃。”特蕾西真诚地说,“我会带着中国球迷的爱继续奋斗,这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方谈跨境赌博:愿与有关方面加强合作,加大力度打击跨境违法犯罪

“人气”是观察线下消费热度的重要视角,2024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生活服务消费活力指数为134.1,活力持续稳定增长。今年1月至2月,线下商圈人流热度指数同比增长3.9%。进入三月,春节后的第一场大促迎来一波消费热潮。

清华大学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穿天节是襄阳特有的节日和习俗,源于周朝才子郑交甫在襄阳万山偶遇汉水女神,相赠佩珠定情的美好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当地市民相约来到万山脚下,乘舟沿汉水而下,在沙滩上捡拾汉江中游特有的带孔窍的小石头(俗称穿天石),用丝线穿起来,佩带在身上祈福和祈求姻缘。

越跑步,膝盖越废……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当遥控器没电时,一般需要更换7号电池;当热水器或者煤气燃气灶打不燃时,要购买“巨大”的1号电池;当无线鼠标没电时,5号电池将派上用场。那么,电池的号数由来是什么?还存在其他号数的电池吗?

纽约法官就“封口费”案对特朗普发出禁言令

同样常年在各个景区表演的郭先生,是河北吴桥人,从事杂技高空表演已有30多年,擅长高空绸吊、高椅倒立、翻跟斗、晃管、手技等多项杂技项目。

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

“龙狮之乡”三林,还有“厨艺之乡”的美名,当地人包汤圆、做塌饼的技术均属上乘。老街旁的民俗参与区内,古镇居民正现场包制汤圆和塌饼。看起来“圆圆塌塌”的塌饼,沪语谐音“太平”,是上海郊区盛行的一道传统点心。一位手法娴熟的老阿姨告诉记者,塌饼能包豆沙、菜肉等各种馅,过年过节做塌饼,图的是和和美美、太太平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