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叮叮女皇s

时间:2024-05-02 09:18:31 作者:中塞媒体智库研讨会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 浏览量:19657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4月30日电(记者郑明达 陈文仙)中塞媒体智库研讨会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成就》(塞文版)智库报告发布仪式4月30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要积极发挥中塞各层级交往合作优势,为两国关系发展和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华通讯社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为应对全球挑战贡献了东方智慧,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为各国人民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中塞两国是历经风雨、患难与共的“铁杆朋友”,双方在共同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携手同行,这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傅华表示,新华社高度重视同塞尔维亚媒体、智库的交流合作,愿同塞方一道,继续讲好中塞友谊故事,通过高质量、多维度的新闻报道和智库研究,全景式、立体化展现新时代中塞关系的光明前景,为中塞开展多领域合作搭建沟通桥梁、提供智力支持,当好中塞友谊使者,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局长季正聚说,中塞良好关系的持久稳定发展,对于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看,加强文化交往交流,以民心相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而为巩固提升中塞之间的友谊奠定坚实基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明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塞两国媒体智库人士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塞关系进行研讨,同时发布智库报告塞文版,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相信这将为中塞关系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也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落实做出积极贡献。

  塞尔维亚南斯拉夫通讯社社长格尔契奇说,南通社从成立至今始终关注着中国。塞中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很多合作成果,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报道资源。我们希望继续通过客观真实地报道塞中共建“一带一路”,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助力两国关系发展。

  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长韦西奇说,近年来,塞尔维亚经济迅速发展,这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中国的投资在塞尔维亚非常受欢迎。塞方希望同中国开展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加强智慧道路建设。相信在两国元首引领下,塞中务实合作将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研讨会期间,新华社发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成就》(塞文版)智库报告。报告从历史、理论、文化、实践等多角度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华社研究阐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最新成果。

  此次活动由新华社联合塞尔维亚南斯拉夫通讯社共同主办,主题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 深化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塞两国政府官员以及两国主流媒体、智库负责人等约200人参会。

  会后,新华社同南通社签署新闻交换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新219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38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至今,得益于玉米清洗新方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马铃薯水汽转化技术等创新实例,百事公司已实现节水数十亿升水,并持续向“净水正持计划”目标前进。凭借在企业透明度和安全用水领域的卓越表现,百事公司获评全球环境非盈利组织碳信息披露项目(CDP)2023年度A级企业,于参评的21,000家企业中名列前0.5%。

(新春走基层)赏非遗、猜灯谜......川黔“慢火车”里喜庆闹元宵

报告称,2023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以组织培育和社会倡导为基础,积极搭建平台、拓展渠道,链接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公众个人,营造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徽喜鹊漫评】节后“收心”当以饱满热情让群众满意

4月的新郑,春光融融,花红柳绿。为迎接盛典,黄帝故里园区焕然一新,旗幡猎猎。当镌刻着“迎天下华人归故里拜祖”字样的竹简书卷状大门徐徐开启,佩戴着黄色丝巾的拜祖嘉宾们依次进寻根门、经系祖坛、上轩辕桥、过故里祠,伴随着“八佾舞”以及编钟、古筝演奏等节目,甲骨碑林四方柱、石雕盘龙柱、杜岭方鼎、篆书竹简等依次呈现,为嘉宾和观众献上视听盛宴。行至拜祖广场,随着轩辕殿前黄色帷幕缓缓升起,黄帝塑像尊容亮相。

沥心沙大桥被撞断裂后5人“接力”拦车被认定见义勇为,获奖3.4万元

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王永波介绍,黄安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地处泰沂山系西南。该遗址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体文化为后李文化和龙山文化。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500余座,出土各类遗物近600件。

OPPO首款圆表OPPO Watch X 正式发布 售价2299元起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走在气候行动最前线”。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宋善允对此表示,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覆盖面越来越广,2023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联合国更是用“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来形容当下的地球气候变化,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体现出急迫性,需要大家从自身做起,参与气候行动,守护绿色家园。(董泽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