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绿奴

时间:2024-05-07 03:55:36 作者:浙江市集拼创意 融文化味助业态上新 浏览量:64675

  中新网宁波5月6日电(林波)夜幕降临,靠坐在老式竹椅上,看着露天电影,摆放在一旁的唱片机、卡片相机等老物件增添了现场的复古感……这是“五一”假期期间,浙江宁波老外滩推出的“滩玩儿”市集一景。

宁波老外滩一景。 王溪供图

  “假期期间共有30万人次打卡老外滩,同比增长超40%。”据宁波老外滩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一年的假期市集,都有不同的主题,此次主要以复古为重点,将市集融入露天电影、复古游戏、复古舞台、复古电音派对等元素,让游客感受浓浓古早味。

  赶市集,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近年来,随着非遗市集、后备箱市集、美食市集、潮流市集、艺术市集等市集井喷式发展,其也陷入了发展业态单一化、同质化等成长烦恼。

  面对数量繁多的市集现状,该业态如何有机更新,实现“和而不同”?

歌手在市集驻唱现场。 方舟供图

  现场歌手驻唱是宁波中体城萤火市集的亮点之一,吸引了一大波热爱音乐的游客。

  在该市集上,歌手每日18时开唱,21时结束。中间休息时,现场歌手还会发出演唱邀约,喜欢唱歌的游客也可以上台一展歌喉。

  如今,市集不断迭代,不再单纯地以颜值和氛围取胜,内容丰富、功能多元成了市集的必备要素。表演、乐队、Workshop,甚至相亲角的概念都被引入市集。

  据中体城萤火市集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张晶晶介绍,该市集于今年4月9日推出,聚集了87个摊位,“五一”假期期间增至101个,在保持传统市集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引入新的业态元素,如创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美食、互动体验项目等,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当市集“遍地”,民众对于市集也越来越挑剔,他们对于市集的品质、体验、内容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并非所有市集都能收获人气。

  “在宁波老外滩,能看到老宁波与新宁波。”据“滩玩儿”市集负责人介绍,从通江达海的港口码头到游人如织的“十里洋场”,再到如今的“最时尚网红打卡地”“最宁波商业步行街”“最国际人文交流窗”,宁波老外滩走了上百年。

  基于此,该市集在保持中国传统市集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如西式小吃、手工艺品等,让游客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异国风情。

  文化味是市集更新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市集浓缩了一座城市的底蕴。它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展示城市文化、历史、特色和生活方式的窗口。

2024年运河文化市集一景。 俞宏供图

  以在绍兴举办的2024年运河文化市集为例,其以“传承运河文化 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划分文创市集、风味美食、互动休闲、天幕露营等四大区域。

  “借助多元展示和互动体验,让运河文化变得栩栩如生、触手可及,让游客在可玩、可购、可体验中感受运河魅力,获得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该市集主办方如是介绍。

  从北京到绍兴,游客李先生体验了运河文化。在他看来,市集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让人能够在购物、娱乐、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温度。

  如今,定位精准、特色鲜明、可逛性强的市集正不断注入年轻流量,通过无限创意,推动业态更新,讲述着别样发展故事。(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浙江:通往“亚洲第一钓场”水上航线全面复航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许多城市都开始积极在中国寻找友好城市。时任美国圣路易斯市市长的詹姆斯·康威先生给时任江苏省南京市市长(时为革委会主任)储江写信,表达了希望尽快促成圣路易斯市与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愿望。后经多方努力,同年11月,两市结成中美第一对友好城市,拉开了中美两国地方友好交往的序幕。

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面世 有望促进生物医学等领域发展

具体来看,2023年中国科幻阅读产业总营收31.7亿元,同比增长4.3%,科幻纸质图书市场逐渐回暖,数字阅读平稳增长,科幻有声阅读增速加快。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孙志刚决定逮捕

据云南媒体“丽江日报”微信公众号9月9日消息,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丽江市委书记浦虹、市长李刚等分别率队到各县(区)学校开展慰问活动,向全市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祝福。

2024年前两月赴泰外国游客同比增长五成

马来西亚侨生李智荣在大一上学期加入了华侨大学龙舟队,他和队友们一起,风雨无阻的训练,付出了辛劳和汗水,收获了友谊和荣誉,也深深体会到了龙舟文化蕴藏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李智荣说,在厦门的学习和生活十分愉快,希望能跟龙舟队的朋友们一起,让龙舟文化、闽南文化走出历史书,鲜活起来。(李明阳)

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

完善毕业生就业帮扶体制机制。政府部门应把就业帮扶全面纳入社会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质效。企业和高校应从供需两端发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困难毕业生,开源拓岗,重点挖掘就业援助类和公益性岗位。高校应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贯通帮扶机制,落实落细毕业生就业帮扶举措,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健全就业帮扶制度体系,依托国家级、省级就业示范校,开展校际、校企间就业工作结对帮扶行动,构建互帮互助、全方位帮扶的工作局面,形成“政、校、企”就业帮扶工作合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