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王调视频

时间:2024-04-28 18:44:03 作者:学者:“南海Ⅰ号”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途径 浏览量:30949

  中新网广州4月28日电 (孙秋霞 刘帅 黄智)在楠枫书院近日举办的“岭南文化新讲第24讲”上,复旦大学二级研究员魏峻分享了“南海Ⅰ号”从发现到打捞考古全过程,“南海Ⅰ号”考古项目领队之一崔勇等就相关话题展开对谈。魏峻认为,“南海Ⅰ号”这种迁移式保护,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图为讲座现场。楠枫书院 供图

  “南海Ⅰ号”遗址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距今有800多年历史。2007年,“南海Ⅰ号”入驻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上的“水晶宫”,中国水下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魏峻表示,“南海Ⅰ号”沉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为研究中国造船史、航海史、海洋技术史提供了全新资料。此外,“南海Ⅰ号”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迁移式保护案例,为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2年11月21日零时40分,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几天之后,这艘沉睡150多年的古船被整体迁移至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安家”。

  魏峻指出,该考古项目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其与“南海Ⅰ号”考古项目整体打捞、异地保护、迁移式保护理念是一样的,是迁移式保护的新案例和新发展。

  “南海I号”考古项目对于世界水下考古学的发展与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崔勇从事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30多年,他认为,“南海Ⅰ号”就像一个文化上的“鲸落”,古人用一种悲壮的方式把各种信息、各种文化打包,放在海底,供当代人考古发现与探索。它支撑了水下考古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并影响了航海学、导航学、海洋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

  广州海事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王芳表示,如果从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等角度考量“南海Ⅰ号”与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可以看出中西文明互鉴已深深地影响了彼此的经济发展、导航技术、造船技术和生活方式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李庆新认为,“南海Ⅰ号”是海洋文化遗产、海洋丝绸之路遗产中的一个里程碑,为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留下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对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应急管理部: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统一各类检查标准

朱凤莲指出,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铁一般的事实不容否认、不容亵渎。民进党当局及其政客出于谋“独”本性和政治私利,数典忘祖、背弃民族,不肖子孙令人不齿,如不改弦更张,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大连!

  第十七条 高校要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优秀编写人才;支持全国知名专家、学术领军人物、学术水平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工作。加强与出版机构的协作,参与优秀教材选题遴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联合声明(全文)

当前加沙冲突仍在延宕,造成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安理会迫切需要推动立即实现无条件、持久的停火,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安理会的任何行动,都应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道义良知的拷问。中方将继续支持安理会尽快采取进一步负责任、有意义的行动,为早日平息加沙战火、缓解人道局势、推动落实“两国方案”作出不懈努力。(完)

哥伦比亚首都将限水以缓解干旱

如何整合大湾区产业优势、物流优势,带动“湾区制造”通达世界?这是给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的一大课题。那么空港中心运行一年,整合的效果怎么样,我们一起再去东莞听听企业的说法。

今年一季度中国营业性演出票房达108亿元

事实上,早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开始肆虐全球之际,记者就注意到央宗的故事。彼时,央宗的哥哥、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扎西顿珠,几乎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央宗在香格里拉高原牧场的生活片断。妹妹在牧场古老而平静的生活引发扎西顿珠众多友人的向往和思考。记者对此进行了扎实的采访,于同年2月24日独家播发文图稿件《“央宗的世界”:藏区故土上的平静生活》,首次将央宗的故事传播到世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