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伊莎公主黄金

时间:2024-04-19 06:41:16 作者:(乡村行·看振兴)“苦竹子”长出“甜日子” 新乡贤助“亿元村”文化振兴 浏览量:86605

浙江杭州余杭紫荆村是“中国竹笛第一村”。紫荆村供图

  中新网杭州4月18日电(郭其钰 张淇)当宛如天籁之音的中国竹管乐响彻世界,鲜为人知的是,全球85%以上的竹笛都产自浙江杭州余杭区中泰街道的一个乡村——紫荆村。这里有全国唯一的“苦竹种植资源库”,每年生产销售竹笛超450万支,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

  一支支竹笛吹响了紫荆村的“共富曲”,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3万元。物质富裕的背后,作为浙江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笛文化也吸引越来越多新乡贤回乡,以产业为基,以文化铸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支竹笛看似简单,却要经过72道工序,每一道都要求精益求精,中泰竹笛也因浮雕精美、笛音嘹亮而受人们喜爱。”直播间里,新乡贤蒋冰泽正在介绍中泰竹笛的制作过程,他回乡后自创品牌乐器厂,开拓网销渠道,紫荆村也成为他“梦开始的地方”。

  新乡贤的回归,为紫荆村带来了新活力。许多在外闯荡的“笛二代”纷纷回乡创业,他们有的专注于制笛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有的则投身电商销售领域,不仅为竹笛产业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更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中泰竹笛制笛技艺展示。紫荆村供图

  走进紫荆村新乡贤共富实践基地,新竹艺术团正紧锣密鼓进行排练。艺术团成员由紫荆村的“笛二代”和新乡贤组成,他们大多毕业于专业院校,不仅技艺精湛,更怀揣着对竹笛文化的热爱。

  伴随着笛声长大的黄毓是土生土长的紫荆村人。她的父亲黄卫东是紫荆村第一批学习制笛的村民,也是竹笛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一名“笛二代”,黄毓不仅传承了父亲制笛的“好本领”,吹笛技艺更是了得。

  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毕业后,“90后”黄毓回到紫荆村,成立自己的竹笛培训工作室,为竹笛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一方水土,十里乡贤。借力新乡贤资源,紫荆村创建了紫荆笛音“共富工坊”,邀请音乐老师、制笛带头人、演奏大师等新乡贤人士担任讲师,通过开班培训、工坊派单,带动当地妇女、残疾人等8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

  “如果没有共富工坊,就没有现在的我。”残障人士鲍丽韵曾是一名公交司机,因意外失去双腿。共富工坊成立后,她凭借分配到的竹林和专业培训,创办了年产值约200万元的竹笛厂,“以竹为足”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竹子要长得旺,笛声更要传得远。紫荆村党委书记鲍明远介绍,当地成立了行业协会,打造“中泰竹笛”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依托竹笛夏令营、笛箫文化公益课堂、竹笛人才文化艺术交流周等活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节苦竹富了一方百姓。如今的紫荆村在新乡贤助力下,从单一产业走向农文旅融合,从家庭小作坊走向共富大工坊,成为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中国竹笛第一村”。(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同比微降

据介绍,将有180艘船参与开幕式航行,其中有94艘用于运送运动员。巴黎奥组委还在乘船“巡游”的沿途安排了艺术表演以及12幅展示法国和巴黎文化遗产的画作。

《大美云南》:“活·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5年期以上LPR下调了25个基点,这也是历史上下调幅度上最大的一次。特别是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的情况下,有助于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切实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扩大总需求。

最高法发布第六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带着这样的思考,丁亚琳走访了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久前,陈元欣教授带领的调研团队针对老年人体育运动需求完成了900多人次的调查问卷。

市场监管总局:规范预付式消费,从三方面强化经营者义务

“十四冬”网站公布的赛程显示,花样滑冰公开组团体冰上舞蹈韵律舞比赛将于2月21日下午进行,团体冰上舞蹈自由舞比赛将于2月22日进行。

墨总统批美对乌军援:“最不合理的事!”

墨脱县立足党性教育基地、爱国强边教育基地等平台,依托“强边学堂”“微课堂”等载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智库”作用、基层宣讲员“触角”作用,组织基层党员群众就近就便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缅怀革命烈士、提高党性修养、强化戍边担当。以墨脱公路通车十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宣讲员、新媒体等信息传播优势,通过前后今昔对比,教育引导基层党员群众不断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以前去县城要走一天的路,现在方便嘛,开车只要二十分钟。村里的茶叶和水果产业也发展得更好了。”墨脱县玛迪村村民顿珠次仁兴奋地告诉记者,路通了,老百姓干事创业的心气儿也更顺、更高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