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婧児

时间:2024-04-27 05:21:17 作者:“屏上的数据,就是大家种好地的底气” 浏览量:12429

  西藏拉孜县青稞种植用上数字化系统——

  “屏上的数据,就是大家种好地的底气”

  人民日报记者琼达卓嘎 人民记者吴雨仁

  清晨,太阳刚升起,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曲玛乡坚达村村民达瓦加拉一脸担忧地走进村委会,找到村支部书记开尊,忍不住问道:“今天天气适合耕种青稞吗?”

  “这几天一直在检测村里农田的土壤养分情况,也看了村里的农业气象监测站情况,今天开始可以陆续地进行种植了,不过油菜花和土豆还要再等等。”开尊说完,达瓦加拉立马开朗了起来。“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个平台,耕种就不用再担心‘天’变脸了。”达瓦加拉指着村委会墙上挂着的LED数字大屏幕,一脸好奇。“虽然我看不懂,但是只要来村委会咨询,自家农田是否适合种植,都可以在这里看得到。”

  唠完嗑,达瓦加拉从村合作社拿了旋耕施肥播种机的钥匙,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前往了农田……记者赶到农田时,达瓦加拉正在拖拉机的驾驶室里,熟练地操作着智能数字监测盒,“这个在每个农机具里都装了,之前我也参加了县里的应用培训。”达瓦加拉说,现在耕种一体机这么方便,我们当然也要用好这个系统,方便县里实时掌握耕田情况,这样我们以后耕种就会越来越科学了,粮食损失也会越来越少了。

  达瓦加拉家农田面积120亩,算是村中大户,其中90多亩用来种植青稞。“过去家里的6个劳动力一年到头在农田里埋头苦干,没有多余的劳力去养家糊口,虽然能吃饱,但是经济确实困难。”达瓦加拉说,如今家里从耕、种、收只需要夫妻俩,其余都外出务工,解放了家里的劳动力。

  为解决村里外出务工与住家耕种劳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坚达村成立了十善农业机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探索以耕地入社解放多余劳动实现增收致富。自合作社成立以来,该村每年共解放劳动力120人,实现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元。

  达瓦加拉也是合作社一员。他还每年可以从合作社拿到7000余元工资。去年,达瓦加拉家庭收入达24万余元,青稞产量有6万多斤。“今年有了更加科学化地种植,我相信今年的产量一定会比去年高。”达瓦加拉高兴地说。

  拉孜县是西藏有名的粮仓。近年来,拉孜县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探索用数字化和现代装备等高科技手段推动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拉孜县正在创建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实施数字化管理,主要用于青稞种植过程的记录,同时可以实现耕地矢量化管理,农情实时化监测、农机可视化作业、农技系统化帮扶、种植全程化追溯等。”拉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次仁说,为青稞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在线帮助,对青稞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数字化变革,从而实现减少灾害风险、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强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最终保障全县粮食安全。

  2023年,西藏自治区投入1064.96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拉孜县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81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84%。今年,全县农业机耕、机播、机收“三项”作业率将从去年的80%提高到85%左右,村民可以解放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青海海晏:村支书集中晒出“幸福账单”

10月3日,香港邦瀚斯于秋季拍卖会上呈献来自印度、尼泊尔、中国西藏等的历史瑰宝,当中压轴的拍品为一尊明代永乐年的铜鎏金文殊菩萨像,估价达800万港元。此外,香港邦瀚斯也呈献越南艺术家枚中栨首度曝光的肖像画《项链》,估价达400万港元。多项珍品同期展出及拍卖,以推动东南亚现当代艺术发展,展现文化多元面貌。(记者李志华)

影视营销“反客为主”只会招来反感和反噬

1994年出生的苏凯龙,现任广铁集团广州电务段新塘信号车间新塘信号工区工长,参加工作7年来,与家人一起过国庆节的时间屈指可数,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他又一次选择坚守在岗位上。

两部门: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简化提取的账户限额统一提高至5万元

据了解,厦门市将进一步推动海洋治理国际合作交流,办好厦门国际海洋周、东亚海大会等涉海活动,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讲好厦门海洋生态保护故事,努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扇窗口。

上半年中管企业214人主动投案,央企反腐有何趋势?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相关内容多次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

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被查

为什么是马面裙?每个穿上马面裙的人都会给出属于自己的理由。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会像马面裙的纹样般丰富。剔除喜欢、流行、新鲜之类的感性因素,冷静来看,马面裙的爆红主要基于它好看好穿,价格合理,国风特征明显。得益于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普及,就算不太懂历史的人,也知道马面裙是明清时期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宋,并一直延续到民国。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