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刚日本原创系列

时间:2024-04-23 21:36:15 作者:【文化中国行】旧厂故宅中的家国情,传承不息的中华魂 浏览量:88225

  中国日报网南通4月22日电(记者 曹静) 4月21日,“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走访大生纱厂旧厂和张謇故居,了解历史空间新的发展活力。

  说到南通,绕不开一个人——张謇。他1894年考中状元后从政,有机会了解到中国工商业的发展。1895年,张謇因父亲去世回乡守制。这期间,他得到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条约中“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设厂”的规定尤其刺激了他,慨叹“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物失无论矣”。

  张謇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于是,大生纱厂在南通唐家闸开始兴建。厂名“大生”取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一句。

  百年前,在大生纱厂的枢机声中应运而“生”的家国情怀,跨越时间,在张謇的老宅和大生纱厂的旧址里延续。

  “动乎天地”的救国情怀,在旧厂中“生”。

  唐闸镇位于连接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通扬运河旁,将镇子分为河东与河西片区。大生纱厂旧址位于唐闸镇的河东片区。

  在旧址门口,有一座高17米的钟楼,建于1915年,为职工上下班报时用,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便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文明,开始向着讲求时间效率的工业文明发展。如今,每到整点,钟楼仍会响起浑厚的钟声。

  旧址上还保留了建于1900年的大生纱厂公事厅,这里曾是生纱厂管理机构的办公楼,现为“大生厂史陈列室”。一楼大厅中,悬有两朝帝师翁同龢为大生纱厂题写的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

  据介绍,大生纱厂建厂120年至今一直在原址进行着生产经营,码头、厂办学校、护厂河等仍基本保留着原有的功能,成为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活标本。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表示,大生纱厂旧址是张謇事业的发祥地,体现了张謇企业家精神,作为新一代“大生人”,有责任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把旧址保护好,利用好。

  “崇公崇善”的家风涵养,在老巷中“生”。

  与大生纱厂旧址隔河相望的,是汤家巷历史文化区,也是唐闸的核心地段。在巷子口有一家汤姓人家的大院,建于民国初年,由商人汤秀卫建造,至今已近百年。

  2016 年,南通市启动街区保护修缮工作,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加固和改造,同时新建部分建筑,以完善唐闸镇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如今,在唐闸汤家巷汤家大院的基础上,建设了唐闸印象展览馆和张謇家风家教展示馆。

  其中一个院落里,石碑上篆刻着“崇公、崇学、崇俭、崇实、崇善”,是张謇对子孙的告诫。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还建成了一座准四星级酒店,将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利用与保护相结合,让古巷焕发生机。

  “人格之成在慈善”的仁爱胸怀,在故居中“生”。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濠河之滨,是张謇于1905年创办,由濠南别业、藤东水榭、谦亭等历史建筑和园林景观构成。

  其中,濠南别业是张謇的故居。目前,濠南别业内恢复了张謇生前居用时的原貌,在故居中,用一张张老照片展示了张謇作为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的一生。正如展览的结束语所说,张謇的爱国情怀、诚信品格、民本意识成为了一笔精神财富,在这片大地赓续传承,让南通成为全国文明的纺织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文博之乡。

  南通博物苑馆长杜嘉乐表示,保护濠南别业这样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要让建筑“延年益寿”,留下建筑的历史沧桑感,让游客走进历史,让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总理在东盟提“四个携手”

自有记忆起,林刚的家就在青岛,他也一直以为那就是自己的故乡。直到有一天,父亲告诉林刚,其实他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在台州抱养来的,一个被掩盖了几十年的身世之谜就此揭开。

感受稳与进的发展气象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托育机构知晓率,为广大育儿家庭查询托育服务信息提供便利,市计生协、北京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委会日前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联合为全市托育机构更新上线地图信息。

天龙八部下坠Falling

2024开年,武义制定了“五攻坚五比拼”行动实施方案,为电动工具产业提供了发展思路:“持续推进电动(园林)工具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工作。突出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关键配套招引,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电动工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随着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霍尔果斯大力实施“数字口岸”、“无纸化通关”、铁路快通等,口岸通行查验效率不断提升,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稳步增长。公路口岸实现客货双通,试行“7×24”小时工作制以来,进出口量值激增。

北京推出660余场文旅活动闹元宵

考察团团长、香港培侨中学菲律宾校友会会长庄晓宏对记者表示,考察团有21位成员,基本上都是在菲律宾出生,从小都受到外国的教育,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比较浅薄,希望借这个活动让他们能跟祖国有更进一步的接触,了解他们父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以及现在的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