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靴调教

时间:2024-04-24 01:15:06 作者:(文化新纪行)古城变“网红”,文化“活起来” 浏览量:65646

  中新社苏州4月23日电 题:古城变“网红”,文化“活起来”

  作者 国璇 邵燕飞 徐珊珊

  小桥流水人家,古树粉墙黛瓦……在社交媒体平台,江南古城的文旅热度总是居高不下。不少地方的古城变“网红”,游人被“圈粉”,过去与当代的肌理相互融合,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活起来”,在于保护古城的韵味。

  春日里,走进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客熙熙攘攘,仿佛梦回千年水乡。街区现存的布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

图为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张蔚然摄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从过去‘一条街’的保护利用,到如今整个历史街区的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对其中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后,我们会根据文物建筑的空间、特点以及承载的历史信息加以利用。”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规划保护处处长王永法受访时说。

  退思园、耕乐堂、陈去病故居……位于苏州吴江区的同里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7处,可谓是“活着的古镇”。

  漫步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闹红一舸、菰雨生凉轩、眠云亭等美景尽收眼底,游人宛如置身于南宋姜夔词作的意境,与古人共赏园林风华。

  “近年来,吴江区从退思园丽则女学校旧址的活化利用开始,包括在陈去病故居开辟名人生平展览,不断塑造文旅融合的典范案例。”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说。

  文化“活起来”,在于珍视传统的文脉。

  摇一把苏扇,听一段扬州清曲,苏绣店里绣娘的吴侬软语从远处飘来,昆曲的动人韵律在耳畔百转千回。对于前往江苏各个古城打卡的游客来说,传统文化的地道滋味是心之所向。

图为江苏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冬荣园内的非遗表演。张蔚然摄

  宜兴紫砂甲天下,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眼下,在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唐伯琴一家老中青三代书写着传承家学、坚守初心的紫砂故事。

  唐伯琴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紫砂制壶,1978年高中毕业后正式从事制壶工作,已从艺40余年。耳濡目染下,唐伯琴的女儿管文晶从小跟母亲学习制壶,还接受了大学陶瓷系专业系统的学习。

  “传统紫砂制作技艺是老一辈匠人留下的珍贵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文晶说。如今,管文晶29岁的外甥龚吟韵也已步入紫砂行业,学习传统制壶技法。

  文化“活起来”,在于开拓创新的思维。

  在江苏南通,张謇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位从当地走出又回到故乡的晚清状元,于190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许丛军摄

  “眼下我们强调博物馆建设要有多样性,而早在100多年前,张謇就意识到了这点,采用苑囿式设计,将近代博物馆的建设理念与中国传统园林进行结合。”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受访时说。

  这也是张謇之所以设“博物苑”而非“博物馆”的原因。百年后,这股创新思维仍在持续。

  据了解,目前南通博物苑围绕张謇开设了20条研学路线,还推出张謇主题的绘本、小课堂等;近3年来,博物苑共接待近60万人次的研学群体,举办近300场各类活动。

  如今,在苏州古城32号街坊的江苏按察使署旧址,数字戏曲、数字“琴棋书画”等以技术为依托“活起来”;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当地对文物建筑进行三维扫描建模,为修缮和活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江南文脉的“潺潺流水”在古城汇聚,从历史向未来,奔腾不息。(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海侨商为中新两国交流合作牵线搭桥

3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西藏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陕西北部、川西高原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北部、青海东部、甘肃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汉西部、江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贵州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45毫米)。

俄官员:遭恐袭音乐厅废墟下已无人员

央企高管人事调整在持续,4月1日,国资委官网发布消息,9家中央企业14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其中,涉及主要领导调整的有3家。

美官员称考虑放宽公民赴华旅行提醒 中方:望尽快撤销不实提醒

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指出,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

杭州亚运会还没结束,中国健儿已踏上下个征途!

乔叶:到省里之后觉得自己很差,因为到省里那个机构,比如像文学院就很专业,职业写作,专业作家扎堆的地方都很厉害,大家都很厉害,我完全是个小白,非常崩溃。因为大家的阅读,人家都是经典阅读的,读卡尔维诺、博尔赫斯,读这些国外经典,我都没读过,听都没听说过。我的经验就是瞎看书,阅读层级是不行的。

“我的香港故事”英文短视频大赛颁奖 讲述“非凡香港”

解说】水自东江来,润泽大湾区。2024年是东深供水工程开工60年。历史上,香港淡水来源主要靠本地雨水,基本无法满足用水需求。1963年,香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干旱,连续9个月滴雨未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