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舔女王的靴

时间:2024-05-05 09:14:27 作者:首届青海拉面美食文化节:展示独特拉面文化 浏览量:50682

  中新网西宁5月3日电 题:首届青海拉面美食文化节:展示独特拉面文化

  作者 陈宗淇

  时值“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为“青海拉面未来可期”的首届青海拉面美食文化节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新千广场拉开帷幕。

图为观众在活动现场拍照。陈宗淇 摄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展示区展出拉面成品,可品尝手工拉面,亦有牦牛肉干、甜醅等青海特色美食,相关从业人员“各显神通”,吸引来往行人。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的‘东方庞贝’——喇家遗址曾出土‘世界第一碗面’,尘封4000年,其形态依旧清晰可辨。”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省拉面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马丽萍在活动现场介绍说。

  青海拉面品牌众多,该省形成以“青海拉面”为统领,以“四千年喇家青海拉面”“高原姑娘”等上百个子品牌组成的拉面产业品牌体系。

  马丽萍介绍,“青海拉面不仅是青海的美食代表,更是青海民众的奋斗史。青海拉面见证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农民依托这一‘特技’,创业奋斗,甚至走出国门。”

图为拉面师傅在展示区内拉拉面。陈宗淇 摄

  青海拉面产业的故事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青海省化隆县的韩录等第一代拉面人靠一碗拉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拉开了青海拉面产业发展的序幕。

  1982年,世居化隆县巴燕镇庙尔沟村的韩录与妻子在厦门开了一间拉面馆,多年打拼后,青海拉面为人所熟知。再到后来,韩录带领着村里人走出大山。

  如今,以化隆县民众为主体的青海拉面产业已然成为青海省的名片。马丽萍说:“青海拉面产业的发展历程,有增收致富的经济篇章,同时也饱含感人且励志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青海民众的勤劳和智慧。”

  西宁市居民李季润对记者说,当地民众热衷手工拉面,面食文化成为当家主食,“因为工作忙碌,我很少在家里做饭吃,下班以后,随便钻进一家拉面馆,吃完面再喝碗汤,足以消除整天工作的疲惫感。”他说。

图为展示区展出的青海拉面延伸产品。陈宗淇 摄

  青海拉面如何探索出“三店合一”的道路?

  马丽萍解释道:“在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很多青海拉面店已形成拉面店+青海特产展示店+大美青海宣传店的合体,让各地游客能吃到拉面,更能在拉面店中感受大美青海,在真实又细微之处做到‘青货出青’。”

  目前,青海拉面在全国337个城市拥有店面3.26万家,从业人数近20万人,生产经营性收入达200亿元,行业利润、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均超过青海省平均水平。

  来自江苏的游客刘牟林品尝刚出锅的面时说,“青海拉面很有嚼劲,吃完这碗我还要再续。我已经和现场的一个师傅商量好了,等我感受完青海风景后带上一些产品回江苏。”(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培侨中学开设研学班 助海外校友子女了解国家和香港

公开资料显示,郑织文,河南省鄢陵县人,1923年10月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1935年在开封省立女子中学参加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1938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参加战地教育工作团,4月奔赴延安,5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一大队女生队学习,9月调到八路军120师358旅政治部组织科任干事,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调任120师独立第1旅政治部组织科干事。1946 年任晋绥军政干部学校组织科副科长。

国际锐评丨看清美方炒作“产能过剩”的四点谬误

翁飞建议,乡愁博物馆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化,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做到“一馆一策”,避免简单复制和同质化;同时要因村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突出“一村一品”,让乡愁博物馆真正成为传承文化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完)

习近平主席特使蒋作君将出席纳米比亚已故总统根哥布国葬仪式

2023年7月,最高检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表扬2022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检察系统25个集体、50名个人受到表扬。

CNN:以军曾向联合国加沙运粮车队开火 大量物资被毁

武汉3月22日电 (记者 马芙蓉)湖北省气象局22日发布消息,预计23日至25日,该省将出现今春首场强对流和大风降温天气。当前正值赏樱季,提醒游客带好雨具,注意保暖。

最高法:“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

今年博览会将围绕乌镇峰会办会十年,以展览展示为主体,以新产品新技术发布和人才相亲为重点,新增互动体验、“拾光”纪念等活动,着力在丰富展会活动和拓展提升展会引领性、创新性、落地性、互动性、纪念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合作高端平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