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足交国产视频优美之家

时间:2024-05-02 11:36:29 作者:纪录片《食在云南》第二季上线 穿越滇缅公路历史探寻美食秘境 浏览量:65430

  中新网昆明5月1日电 (记者 韩帅南)摩登粑粑、赶马鸡、撒撇……5月1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出品的系列纪录片《食在云南》第二季——滇缅公路美食季在“拾云南”正式上线。该片通过展示滇缅公路沿线美食文化与风土人情,带领观众品味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开放包容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图为《食在云南》第二季片头。纪录片截图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其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修建于抗战烽火中的滇缅公路,见证了80多年前中国军民的牺牲和奋斗。如今,这条国际通道沿线,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民间风味和美丽秘境等待探寻。

  据了解,《食在云南》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短小精巧、轻松活泼、亦庄亦谐的风格,同时更加注重讲述滇缅公路沿途所蕴藏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第二季共40集,每集时长约5分钟,采用微纪录片的形式,以滇缅公路为脉络,激发观众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向往,也进一步为云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图为《食在云南》第二季拍摄的摩登粑粑。纪录片截图

  “摄制组在重走滇缅公路的过程中,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这段艰辛而辉煌历史的片段,同时也能看到沿线云南各地浓郁、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食在云南》第二季制片人赵灵颖说,该片从滇缅公路起点昆明的鲜花饼,一路讲述到瑞丽的景颇鬼鸡、缅甸小吃泡鲁达等一众美食。

  “摩登粑粑的馥郁四溢……随滇缅公路的走势,韵味悠长、绵延不绝。”《食在云南》第二季首集讲述的云南著名小吃摩登粑粑,将西洋风味与传统老昆明风味巧妙结合,在抗战时期深受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和美国“飞虎队”队员的喜爱。

  跟随纪录片镜头一路来到盛产咖啡的保山市,以咖啡入菜的特色咖啡宴惹人垂涎。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滇缅公路沿线也曾开设很多咖啡店,成为回国支援抗战的南侨机工们最喜爱的相聚场所。

图为《食在云南》第二季拍摄的凉拌茶叶。纪录片截图

  沿滇缅公路直至中缅边境小城瑞丽,泡鲁达、椰子冻、甩粑粑等缅甸特色小吃,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心头爱”。这条连接云南和缅甸的跨境通道,至今依然见证着中国与缅甸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在长达5个多月的摄制过程中,我们深入滇缅公路沿线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等州市的乡镇与村庄,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气息,记录他们与美食的故事。”赵灵颖介绍,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人们品味该公路沿线的云南风味和秘境的同时,也能重温滇缅公路这段历史中蕴藏的坚韧不屈的伟大精神。

  “《食在云南》第一季的文案写得非常棒,饱含深意又不失幽默,让我看到了最有趣的‘舌尖上的云南’。我对第二季也充满期待。”该系列纪录片的忠实观众于博文说。

图为《食在云南》第二季拍摄的赶马鸡。纪录片截图

  系列纪录片《食在云南》第一季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共同出品,共25集,在中新网全媒体平台、学习强国、爱奇艺等平台播出。截至目前,该片第一季全网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获得了大量海内外观众的关注与好评,生动地向世界宣传推广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科学认识“长新冠”

“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交往、各国联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王黎红说,新的形势下,经济全球化的形式和内容都面临调整,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自身发展需要,浙企“走出去”都十分有必要。

甘肃动员社会力量建专业志愿团队普及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水运与国运》《大唐二十一帝》《选贤:<资治通鉴>中的用人得失》等)

王健林停不下卖资产步伐,“险资”接盘北京万达实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很多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经过深入调研、关注民生的意见建议带到大会上,认真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北京364个灾后恢复重建和增发国债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工

天津9月18日电 (记者 王君妍 通讯员 宣晓波)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日前在广西南宁开幕,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优势产品集中亮相。来自天津的“老字号”白酒、非遗花丝工艺品、宝坻区特产辣酱、“国家外贸转型基地”的自行车、绢花和医疗器械产品……当天,天津展位一经亮相就受到观展者的关注,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进博面对面丨美国农业部代理副部长帮办: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两国农业合作是“双赢”

目前,养殖海马的市场售价居高不下。吴国斌表示,一尾长约20厘米的成年海马的市场价格可以达到百元(人民币,下同)以上,而5克以上的海马干品每公斤的价格达1.2万元左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